4)第1167章:兵分五路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够一家人吃的了。

  这个捕鱼标准,在关内自然比较费劲,但在鲜卑利亚,那就太容易了。

  某新皇绝对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想出来的这个标准,而是在看过诸多来自北地藩国的捕鱼新闻才有所感悟的。

  譬如某年某月某日,某百姓在某河流里捞出千斤河鲜,装了满满一船……

  听上去总是有点不靠谱,某新皇也求证了杨展。

  这只将领表示,只要有趁手的工具,多了不敢说,普通人一天捞个百十来斤还是没问题的。

  这还是靠近沿海的地区,若是在人迹罕至的内陆,情况应该更为乐观一些。

  除非河里的鱼都被森林大火给烧死了,那整条河也变鱼汤了……

  某新皇还特意遣人前去验证,在外兴安岭地区,完全可是达到这个标准。

  平均下来,多下渔网的话,成年男子每人一天捞个二三十斤是很容易的。

  要不是路途太过遥远,这支捕鱼小分队还想把成果当成贡品给运回来。

  某新皇看到的是影像,但也能从中了解个大概。

  结合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应该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客观且合理的结论了。

  某新皇认为在捕鱼小分队认为的定量基础再减半,实现起来也就没啥困难了。

  再加上打猎、采野菜以及带过去的粮食,前往鲜卑利亚开荒的百姓,生活难度不是很大。

  像在关内被严格控制的弓弩等武器,只要在鲜卑利亚地区定居,都可以获准使用。

  没这玩意,普通百姓也打不过遍地的熊狼虎豹。

  这可不是形容词,真的遍地都是……

  某新皇也不可能派上百万大军驻屯在各地,前去开荒的百姓只能自己武装,以求自保。

  有必要的话,某新皇也不介意当地百姓采购王师淘汰下来的火枪。

  用从当地获取的毛皮和粮食换购就行了,这样用二手武器换购土特产,是某新皇最为青睐的模式,名声与方式都比直接收税刮地皮好得多。

  乌拉尔山以东的鲜卑利亚地区到底能装下多少人?

  某新皇估计搬过去五亿人是完全没问题的!

  问题是整个大明还没真么多人……

  前期弄过去五百万人,能在黑水以北和贝加尔湖一线站住脚就谢天谢地了。

  黑水地区依靠航运,贝加尔湖通了铁路,相信这么低的要求应该不难实现。

  某新皇的经营重点便是贝加尔湖一带,只要大规模向这里移珉,便可以将整个草原收入囊中了。

  草原本身又被铁路一分为二,祸患关内王朝千年之久的部落武装威胁也就不复存在了。

  困扰各酋长的草场问题也很容易解决,打下西域之后,大家能分到足够大的草场。

  因为西域当地的不少部落都被顺鸡给拐走了,现在过去正好可以赶上分草场。

  实在不行,澳洲还有大量的无主之地等待认领,那边就缺放牧的!

  就藩新西兰南北二岛的两只藩王,也非常欢迎有人过去放牧。

  那里特别适合大规模放牧,植被和温度简直比草原还草原……

  草原本地有了铁路和矿场,酋长们想放牧便放牧,想躺着赚钱也可以。

  哪怕自己的地盘上没矿,通过铁路也能将牛羊悉数卖掉换钱。

  还喜欢打仗的,自然可以跟着王师参加西征行动,待遇从优。

  可以分享大部分战利品,还能领取军饷、吃到军粮。

  觉得鲜卑利亚那边的情况很好,也可以直接搬过去。

  只要愿意过去,草场比南边只多不少,而且完全不需要上税。

  通过这几招下来,某新皇就迅速消化掉了草原的武装力量。

  酋长们也很是认可某新皇的福利待遇,比更皇太鸡厮混时要好不少。

  总的来说,他们是只占便宜不吃亏,自然乐意从命。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