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8章:明法竞争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担任财务大臣同时兼任海军事务大臣之后,柯尔贝一直努力发展法国的造船工业。

  尤其是从明帝国引进一级铁甲舰的相关技术后,寄希望于凭借法国自身的技术实力,能够借此机会主推造船工业蓬勃发展。

  到一六七五年,法国造船厂算是彻底消化了一级铁甲舰的建造技术,并自行研发出两千六百吨级的铁甲舰。

  战斗力介于一级铁甲舰与二级铁甲舰之间,属于积累产品,但毕竟也算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路易十四对此十分高兴,并将该级铁甲舰命名为“查理曼大帝”级。

  此前从明帝国引进的铁甲舰为“高卢”级,授权建造的同级舰为“法兰西”级。

  “查理曼大帝”级对法国军事工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路易十四批准建造十艘同级舰。

  同时下令研发四千吨级铁甲舰,按照吨位与战斗力折算,相当于明帝国的三级铁甲舰。

  柯尔贝从造船工程师的口中得知,从研发到下水,光是试验舰恐怕就需要七八年时间。

  正式批量建造的话,应该在一六九零年是比较稳妥的……

  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

  模板是现成的,就是那艘获赠的三级铁甲舰。

  但由于没有设计图,工程师们又无法拆解这艘战舰,所以仿制的难度就非常之大了。

  在权衡了一番利弊得失,主要是看自己兜里的钱够不够多之后。

  路易十四终于同意了柯尔贝提出的引进技术的请求,用十年时间造一艘试验舰。

  省钱是省钱,但能否满足批量建造的要求,那就存疑了。

  对法国来说,一亿银币的开价不算低,可分期付款的话,也能承受得起。

  如果能得到两艘成品,那这笔钱就花得物超所值了。

  与路易十四抱有同样想法还有荷兰执事威廉三世!

  为了巩固全球第二海上贸易地位,荷兰必须持续增强海军实力。

  尽管盟友法国的国力是全球第二,但荷兰贸易总额与海军实力均为全球第二。

  荷兰舰队的规模与法国相差无几,差别在于官兵素质明显高于法国海军。

  法国海军的优势就在于骁勇善战的陆战队,纯海战还不是荷兰舰队的对手。

  前荷兰海军总司令特罗姆普与昊菁皇帝的老朋友普特曼斯先后故去。

  年过七十的名将鲁伊特又不便远行,这次访问明帝国的任务便落到了年近六十的范德扎恩的肩上。

  他只负责战舰性能方面的事情,具体谈判工作则由小普特曼斯来完成。

  为了示好明帝国,此前威廉三世已经同意盟友在锡兰建立海军基地。

  作为代价,双方同意在一六八零年签署一份协议,内容是用四艘三级铁甲舰交换锡兰岛(斯里兰卡)。

  在协议执行之后,荷兰仍旧可以保留在南亚次大陆的属地,明帝国不会予以干预。

  小普特曼斯也向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