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228章:土豆之乡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鱼少,只要每网不落空,大家就有干活的动力。

  初来乍到,众人捞鱼的热情极高,全都非常自觉地进行分工合作。

  不会游泳的在岸上使劲拉网,会水的下水查看渔网是否被刮住。

  最大的一网收获,目测高达近两百斤,成果非常喜人。

  回去之后称重,居然捞到了超过三千斤鱼,可是相当了得了。

  猎户门也没有空手而归,用火枪和弓箭打了两头熊、四头野猪、五只鹿,外加十余只野鸡。

  当然,大家都明白,以后所能获得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少了,还是捕鱼靠谱,老爷们说的还真没错。

  半个月左右,众人居住的木屋相继竣工,屯子也就算是初步成型了。

  “屯子”顾名思义,就是驻屯大明子珉的意思。

  接下来就是开荒种地了,这种事基本长手就会。

  无非是需要日复一日的下地,赖人是干不了的。

  在不熟悉土地情况的前提下,种好成熟且耐旱的土豆就成了大家一致的选择。

  更愁人的是,老爷们以土地尚未完全开荒为由,拒绝派拖拉机来给大家翻地。

  由于面积太大,光是开荒加翻地,就能把家家户户给累个半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都是自己家的地,不开荒就真荒了,入秋连土豆都收不着。

  哪怕在播种之后也不能省心,得防着野猪把地里的种子都给吃了。

  猎户就成了香饽饽,大家都希望尽快将附近的野猪全部消灭掉。

  对此,猎户也不会怠慢,自家的耕地也不可能在野猪的无差别攻击下幸免遇难。

  毫不夸张地说,一头成年野猪就能让十几户人家的心血在一夜之间付之东流。

  当然,不可能把这十几户人家的地都给拱了。

  但每家挑几亩,就足以让全家人胆战心惊半年之久。

  等好不容易熬到了收获的时候,包括刘老汉一家在内,全屯子的人,又开始为土豆发愁了。

  头一年新翻的土地肥力足够大,使得亩产土豆达到了一石以上。

  家里有一千亩地,收获的土豆便可以高达一千多石。

  坏消息是主食只能吃土豆!

  好消息是土豆有的是!

  由于收获的土豆实在太多,导致家家户户都不得不挖多处地窖来存放土豆。

  当地的老爷们表示,税是不收的,但应急粮往后也不会给了。

  还有一点,朝廷也不会收土豆,由于运力紧张,易货暂时停滞。

  百姓们可以在家里用土豆来当主食和主菜,一边吃烤土豆,一边吃土豆丝……

  因为缺少食用油,除非能打到猎物来做动物油,否则炒土豆片都不太可能了。

  这是一个让全屯子的百姓们听了都哭笑不得的消息!

  照此发展下去,往后倒是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顿顿都吃土豆!

  夏季好歹还能吃一些野菜,到了冬季,那就是纯土豆的天下了!

  连吃两年土豆是什么感觉?

  试过就知道了!

  从第三年开始,大家转型种麦子。

  好是好,但照料地头可是比种土豆要费心多了。

  每家最多也只用了四分之一的面积来种麦子,余下还是土豆,最多加上地瓜。

  水稻是完全不适合这里的,想改善主食,就只能种麦子,春末还能种一些白菜和萝卜,以及时令蔬菜。

  夏末秋初时,可吃的蔬菜倒是不少。

  到了冬季,主菜是白菜、萝卜、鱼以及肉干,咸菜是辣白菜和萝卜干,主食是土豆!

  于是乎,北地南部生产土豆的消息不胫而走。

  数年过后,这里得到了一个好名字——土豆之乡!

  到了昊菁三十七年,刘老汉一家每年可以获得约四百石麦子以及八百石土豆。

  在大明本土,这就算是十足的地主了,很多地主还不如刘老汉的收成多呢。

  但在北地,这样的收获标准只能算作普通农户而已。

  唯一的问题是,粮食多到吃不完怎么办?

  昊菁皇帝觉得此事很容易解决,那就是慢慢吃!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