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238章:经济增长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奥斯曼进口的石油从目前的三百万桶提高到一千万桶。

  易卜拉欣同意每桶售价降低半个银币,降为四银币,等于打了八折,每年既定总额为四千万银币。

  大明每年有权以相同单价追加最多五百万桶的进口石油订单,而且跟以前一样,是到岸价格。

  除此之外,大明每年还会无偿获得价值八百万银币的两百万桶石油,为期十五年,以充抵从给易卜拉欣的那艘价值一亿两千万的四级铁甲舰。

  四级铁甲舰原价两亿银币,昊菁皇帝直接给这位老朋友打了六折,对方不好意思,也只能给石油打了八折。

  折扣再低的话,奥斯曼本土的贵族们就不会乐意了。

  昊菁皇帝也表示理解,只要双方能接受,最终谈妥就行了。

  这就等于不花一枚银币,用三千万桶石油来换购一艘四级铁甲舰。

  对奥斯曼来说,每桶石油的开采成本不到一个银币,三千万桶石油的成本只有两千多万银币。

  大明建造的四级铁甲舰,市价两亿银币一艘,打折后的友情价为一亿两千万,实际造价一千万左右。

  这就等于是互利互惠,合作供赢!

  在奥斯曼出口石油的成本支出里,占大头的并不是开采,而是运输。

  船主们必须耐住性子,在海上飘三个月,才能抵达明帝国。

  即便如此,大家也是趋之若鹜,因为返航的时候可以装满明帝国的诸多商品。

  此前在锡兰没有设立贸易枢纽之前,奥斯曼船主们一年也就只能跑两趟而已。

  作为贸易中转站的锡兰开通之后,他们只需要将石油从科威特运抵锡兰,到那里换购商品就行了。

  为了鼓励奥斯曼商人多多运输石油,昊菁皇帝还允许他们享受与来到大明本土一样的采购价。

  前提条件是只能用石油换,用其他土特产换购的话,易货商品的价格就要上涨百分之二十,作为运费。

  在济州岛养马多年之后,大明对奥斯曼战马的需求已经不是很大了。

  石油反而是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需求量在与日俱增。

  大明在锡兰、琼州、东番三地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储油仓库,油轮可以接力运输。

  在巨型油轮诞生之前,接力是降低海上运输风险最好的方式。

  让奥斯曼船主们有机会一个月跑一趟锡兰,这样大家的干劲不就来了嘛!

  在七千吨级与万吨级商船相继下水之后,大明也有自动上门取货的设备了。

  不同的是,上门取货价格不变,但是五十斤的小桶要换成一百斤的大桶。

  帮助老朋友省去了运费部分,那就要用石油来足额充抵了。

  好在科威特遍地是自喷井,采油方便又便宜,这是完全没问题的。

  当地的土豪们也喜欢这种交易方式,不用离开波斯湾,将各种明帝国的商品卸下来,将本就不值钱的石油装上船,这样的交易实在是太好了。

  每当大明的蒸汽商船靠岸,贵族们就跟过节了一样,争先恐后地跑到港口去抢购新奇商品。

  船上的额定商品,当然是两国事先定好的,不能轻动,一旦被查出来,尤其是发现监守自盗、以次充好等行为,船长是要掉脑袋的。

  但船长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在规定运输的商品之外,利用自己的小房间,再装满一堆商品。

  这是海上约定俗成的规矩,船员们利用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可以这么干,走廊是公用堆积额外商品的地方。

  前提是这些商品都是船员们自费购买,到岸之后也需要自行销售,卖不出去的话,那就算是砸手里了……

  昊菁皇帝还可以进一步压榨对方的利润空间,不过出于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暂时就不用了。

  光是铁甲舰、飞机、坦克、机枪等先进武器,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就足以让奥斯曼上下使出全力来出口石油了。

  不然就会面临巨额贸易赤字,对易卜拉欣来说,欠钱不要紧,可以用石油来充抵。

  得不到仙药,那就是要了他的命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