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44章:城市排名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各地的特长不同,故而产业结构也就不能一概而论。

  轻工业与贸易相结合的典型例子就是钱塘,丝绸、瓷器、茶叶,都可以从这里直接出口。

  类似钱塘的沿海城市有很多,譬如广州、水嘉(温州)、晋江等地都是如此。

  内陆的成都、重庆、武汉走地都是这个路子,目前也只有这条路适合它们来走。

  发展重工业,昊菁皇帝当然倾向于资源丰富,且能通过铁路运输原材料的北方地区。

  南方水网密布,自然更适合发展轻工业,也便于将轻工产品迅速装船出口。

  每座城市的介绍与点评占据二十页纸,二十座城市的点评总计就是四百页。

  两百张纸的杂志的厚度等于一本书籍,加上里面的内容比较丰富,买两银币并不算贵。

  入选榜单的各地父母官也派人争先恐后地抢购第二期杂志,因为这算是自己难得被皇帝认可的业绩了。

  沈阳能入选前二十,甚至超过洛阳、开封、南昌、德化(九江)等地,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甚至匪夷所思。

  只有看过杂志介绍的吃瓜观众才会明白,沈阳的经济能达到如此地步,全赖某项行业的蓬勃发展。

  这个行业就是造纸业!

  在这发展重工业,昊菁皇帝肯定不放心!

  在这发展轻工业,肯定比不过江南地区。

  那该怎么办?

  开启烤串加直播的大业?

  当然不行!

  东北地区有很多树,这就妥了!

  沈阳经济的龙头行业就是造纸业,龙身和龙尾便是家具与木材加工。

  从东北各地砍伐的树木都会运往沈阳进行来料加工,半成品是板材,成品是家具,深加工则是纸张。

  尤其是大明在进入报刊时代之后,对纸张的需求量极大。

  每天印刷的报纸总量超过上千万份,每月售出的杂志高达上千万本。

  面对如此规模的市场,沈阳这座东北重镇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造纸主要是靠近原料产地就行,也不需要多高的技术。

  工艺流程用老祖宗传下来的便可以,重要的事情就一点——量大管饱!

  时至今日,可以说沈阳所生产的纸张占据了大明本土三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若将大量出口茶叶的钱塘视为茶城的话,沈阳便是当之无愧的纸城。

  现在沈阳城内外地所有工厂都上了蒸汽机械用来造纸,这样不但可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普通百姓在沈阳能从事与树木有关的行当,那就可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了。

  家具与板材的销售周期会比较长之外,所有纸品都是当天生产,翌日便可装车启运。

  通过沈阳至北都的铁路南下,在北都印刷成刊物,再通过铁路、公路、漕运、海运,将刊物送抵本土甚至海外各地。

  与沈阳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大同,该城没有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行业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