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90章:最终谈判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也万分恳求昊菁皇帝能够尽快出兵中欧,他实在是撑不住了。

  清军不但占领了整个波立、普鲁士、摩拉维亚,还不断进攻勃兰登堡、梅克伦堡-什未林、萨克森,甚至丹麦。

  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的话,用不了五年,巴伐利亚以北地区,也得被清军占领,那就太可怕了。

  昊菁皇帝也不是不打算出兵,只不过在动手之前,先得把如何分蛋糕的事情说清楚,毕竟战场如商场嘛!

  此事不但关乎路易十四,还要牵扯到易卜拉欣,只能协调完三方的利弊得失,才能最终拍板定夺。

  清军对路易十四、利奥波德、索别斯基、查士丁尼等人来说都是敌人,但却是奥斯曼帝国的朋友。

  在消灭这股武装力量之后,毫无疑问,欧洲各国会联合起来对付奥斯曼,这是易卜拉欣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对方相对清军动手也可以,但易卜拉欣要求实现两个前提条件。

  其一,由明帝国担保,在消灭清军之后,欧洲盟军不会进攻奥斯曼的控制区。

  其二,欧洲各国必须承认奥斯曼的控制区,并且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奥斯曼的利益。

  这就涉及到各方利益了,尤其是在地图上如何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

  明帝国与奥斯曼的边界好说,朱慈烺已经与易卜拉欣商定,以南布格河为界。

  如此一来,乌克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产粮区就归大明所有了。

  朱慈烺对波立没兴趣,更没兴趣对当地进行扶贫。

  明军将边境线推进到明斯克一带就可以了,不需要通过沼泽地了。

  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只对波罗的海沿岸感兴趣,这就给了索别斯基复国的前提条件。

  路易十四想要的地方是德意志西部地区,最难谈妥的就是利奥波德与易卜拉欣。

  利奥波德想要匈牙利,易卜拉欣想要摩拉维亚。

  由路易十四劝说利奥波德,朱慈烺开导易卜拉欣,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承认当下的实际控制线。

  代价也就是索别斯基的地盘几乎被缩小了一半,但他势单力孤,实力又不行,在谈判时完全说不上话。

  能给他复国,已经算是对其仁至义尽了,否则波立这个国家将永远地被从地图上抹掉!

  利奥波德能让步是因为奥斯曼有明帝国在背后支持,这是他与路易十四联手都抗拒不了的。

  易卜拉欣愿意妥协,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朱慈烺允许在击败鞑靼人之后,他可以收留部分残兵败将。

  具体多少,那就要看他的意愿和能力了,没有明说数量,这才是让易卜拉欣最为心动的地方。

  易卜拉欣也明白鞑靼人是限制欧洲向东北方向扩张的重要制衡力量,朱慈烺多半是不希望他们被多方联手彻底消灭的。

  在战后,这些鞑靼人也将成为奥斯曼帝国对抗欧洲盟军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

  对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