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329章:视察澳州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

  由于皮巴拉巨型铁矿的存在,西澳不但是澳州最大的矿区,也是重工业基地。

  在矿区当工人并不丢人,而且薪水很高,并不比在澳州当地主赚得少,还不需要风吹日晒,医疗方面也有保证。

  更何况厂区就有包括商店、学校、电影院、幼儿园在内的各种配套设施,比乡下的生活条件要好太多了。

  由于朱祥堂宅心仁厚,厂区也不得不贯彻皇长子的命令,合同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双休,厂方提供免费午餐。

  朱祥堂的用意也很明确,必须用优厚待遇来吸引本土技术工人前来澳州就业。

  一旦名不符实的话,不光败坏自己的名声,父皇脸上也无光了……

  由此倒是带来了不小的用工成本,但也无伤大雅。

  朱祥堂作为皇长子,发展理念完全秉承了其父皇。

  技术工人的工资本来就不低,没有他们前来澳州工作,当地谈何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

  由于紧邻矿区,造船厂就建在钢铁厂附近,这样便可大幅度降低造船成本了。

  朱祥堂的思路就是,用低成本造船,进而利用出口贸易,从中赚取差价。

  对于澳州本土购买船只的百姓,可以享受优惠价格。

  譬如远洋渔船,其价格就比本土低很多。

  等渔船多起来,便能刺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

  配合南澳地区的牧场与农场,使得澳州地区的物价,特别是副食品价格一直低于本土。

  在近些年,北澳的百姓又开始大面积种植甘蔗,发展了制糖业。

  等于除了丝绸等特殊商品之外,澳州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在生活用品方面的自给自足。

  唯一的缺点就是澳州面积实在太大,内陆又严重干旱,光有一条铁路是远远不够用的。

  朱祥堂又下令修建了横跨南澳与纵贯西澳的两条大型支线铁路,配合十余条运河铁路,组成了澳州铁路网络,以提升发展内陆地区的速度。

  对于远距离运输大宗商品,譬如从南澳运往北澳或者北方的诸多群岛,还是要依靠强大的海运。

  朱祥堂早已着手组建了澳州远洋运输集团,如今该集团的万吨级商船数量已经达到了上百艘之多,加上其他吨位的商船,总数超过五百艘。

  等朱慈烺前来西澳视察,便看见了造船厂一派生意兴隆的场面,这也算是甚合自己心意的情况了。

  诸多造船厂加起来,同时在建的舰船数量超过一百艘。

  军舰达到二十艘,最大的就是一艘七级战列舰(国王)。

  之前,朱祥堂已经让当地的造船厂先后拿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练手了。

  眼下,这艘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预计在有一年左右便可以下水了。

  与后世舰体完工就可以下水不同,大明造船厂的栖装工作都是在船坞内进行的。

  如此行事便可以避免未安装到舰体内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