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43章:谁会尴尬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土著。

  上千万不会玩工业的土著,只能从事老本行,种地与放牧。

  在大明王师收复这一地区之后,朱慈烺就已经保证土著们的生活质量不会下降。

  牧场里有矿的土著直接就可以跟苏尼特这样的部落一样躺赢了,问题就在于地盘上没矿的是大多数。

  好在大明需要他们的牛羊及相关副产品,譬如牛皮与羊毛,加上当地种植的葡萄、香料、棉花,刚好可以与本土的轻工业实现互补。

  在光照充足的西域,棉花已经超过了粮食,成为当地的第一大农作物。

  昊菁皇帝下达的包销命令在被彻底执行之后,多年下来也让土著们十分的放心。

  在江南大力发展纺织业,就符合朝廷长期镇抚西域的初衷,并且会还能挤压其他竞争对手的海外市场份额。

  大明制造——DAMINGZHIZAO,已经成为了每个商品的既定标签,也是海外顾客认可的标志之一。

  只要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不发生大问题,那么西域那边的棉农与牧珉的收入就有保障,也就不会出大事情。

  虽然两地相隔数千里,甚至上万里,却是一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关系,西域就是江南的供应商。

  朱慈烺下令压低煤炭销售价格,哪怕朝廷完全不从挖煤方面获得收益,也要确保这两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像整个泡菜的纺织市场,已经变成了大明纺织商们的自留地。

  不负责任地说,大明对其断供纺织品,过不了多久,当地人就可能果奔出门了……

  像郑芝龙带着乡亲们去南非屯垦,前期根本无暇种棉花,得先填饱肚子,凡是开垦出来的土地,一律要种粮食。

  所有布匹都是用各种矿产从本土换购得来的,正因为如此,朱慈烺才允许布匹工厂主不需要用商品折银。

  朝廷将布匹收上来之后,就直接可以跟郑芝龙做易货贸易了,而且批发价还比市场价便宜一些。

  郑芝龙的船队每个月都有从本土装满布匹的商船起航返回西地的,哪怕经过万里海运,其总成本也要比在当地种棉花再纺布要便宜。

  当地的矿产资源可以用“海量”这个词来形容,用金属半成品来换购轻工产品,对郑芝龙来说是非常实惠的,因为不需要花现银。

  郑氏集团不管需要甚子商品,只要让手下多挖矿多冶炼就行了,无非是将金属半成品兑换成所需的商品的时间长了一些而已。

  为了方便郑芝龙取货,朱慈烺还下令在锡兰建立一座规模超大的物流园区,这里几乎靠近航线的中间位置。

  现在每天都有多艘商船停靠锡兰港口卸货,不少对面的土邦贵族,也会乘船前来采购一些商品,好带回去做零售,从而赚取差价。

  大明出产的粗布,若是批发的话,单价比印度当地的土布便宜一半,甚至更多,即便是零售,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