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98章:法国实情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地驻扎有三个野战旅和三个预备役旅,还有隶属于荷兰海军的一个陆战旅,目的就是防止北方(奥斯曼)和西方(英国与西班牙)的邻居惦记自己的地盘。

  尽管荷属印度的面积也不小,但在夏季去过当地的荷兰人,几乎都不认为四十多度的气温适合人类生活……

  荷兰人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野心极大的明帝国皇帝不派兵去印度抢地盘,人家的确有先见之明!

  在印度夏季,即使听说出现叛乱,荷兰军队也会选择在黄昏时分再出发,否则可能士兵在半路上就会中暑。

  这种气温别说打仗,就算是在荫凉处躺着都会汗流浃背,仿佛自己身处在一座巨大的蒸笼里一样难受。

  不算缅甸的话,距离印度最近的明帝国直辖地盘在锡兰。

  尽管地盘不大,可由于是海岛,获得补给非常方便,也便于清剿土著叛乱。

  同样,明帝国在非洲也有地盘,却不在非洲大陆,而在显得与世无争的马达加斯加。

  明帝国皇帝也不指望用这座大岛来赚钱,在平时当作监视非洲大陆动态的哨所,在战时当作进攻非洲大陆的跳板。

  尽管没啥收入,但对当地的补贴也不多。

  海空军的开销是固定的,换个大洲驻扎也要花这么钱。

  起码在热带的海岛地区驻防的话,同样花钱,能买更多的海鲜和肉类,可以保持部队旺盛的士气和战斗力。

  较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此举无疑是非常划算的。

  相比之下,路易十四就是典型的倒霉孩子。

  分到了一半沙漠,还是没有多少石油的那一半!

  分到了一半雨林,还要派人盯着流窜到刚果的英军与西军残部。

  另外一部分驻军得盯着几内亚湾一带得上千个的大大小小得部落。

  盯人不紧的话,那就可发生部落混战了,原生态的战斗场面可有意思了。

  很多部落都是不可调节的世仇,通婚也无法化解双方日积月累下来的仇恨。

  有杀人越货的,有偷盗上瘾的,还有抢地没边的,各式各样,令郎满目。

  偷牛之后,当晚打牙祭的事情屡见不鲜。

  等正主找上门,牛就剩一堆骨头了。

  要牛没有!要命不给!

  像索赔就是白日做梦,大不了开干!

  牛被偷了这是小事么?

  牛的数量就是一个部落的财力体现,丢了牛就是丢了面子。

  找补回来是必须的,因为一头牛,死了一堆人在西非是很常见的事情。

  所谓的规矩取决于部落酋长的人品,人品好的双方,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进而遵守规矩。

  反之,一味的容忍就是对敌方纵容,还不如直接动员部落武士,开干更为划算!

  A部落与B部落互打还好,问题在于A部落打B部落,B部落打A部落和C部落。

  C部落打不过B部落,便拉上亲家D部落参战,D部落跟E部落还有笔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