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大肆奖赏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后邸种些粮食蔬菜之类,其余四十五万亩均可出售,均是上好的良田。每亩仅按四两银子作价,总额为一百八十万两,想必对户部来说,倒是不太大!”

  明代北方的亩产大约在一石半到两石左右,之前太子已经免除了北方各地的全部赋税,所以即便亩产只有一石,收成也全部归农户所有。

  一石至少价值二两银子,一亩地若是卖到六两,只要种三年粮食就可以回本了,余下都是净赚,李侍问心里便是如此盘算的。

  户部以每亩四两的价格从太子手里把这些良田买来,转手以每亩六两售出,便可快速落袋九十万两之多,倒是一桩非常容易的赚钱买卖。

  这些地都是畿辅一带的沃土,自然很好卖,商贾们被太子弄得跪地求饶,刚好趁此机会买入大量土地,可以快速花掉无法藏匿的银两。

  薛国观见到太子的目光落到了自己身上,便明白要老将出马了,捋着下巴上的山羊胡,点头道:“臣以为此事甚为妥当,殿下用地契兑换银子,用以后邸支应。户部转卖之后便得以再次收获上百万两白银,从此以后太仓无忧。实乃是互利互惠之举,定当尽快加以实施。”

  既然自己的女儿都快成为太子妃了,那么首辅大人自然要向着准女婿说话。

  只有太子的荷包鼓起来,自己的女儿才有好日子过,不然进宫就是受苦去了。

  这事跟薛国观半两银子的关系都没有,所以他自认为说全是“公道话”……

  太子之前传授的四字秘诀,他是一点都没忘,这种要命的事情绝对不会就饭吃了。

  首辅表态了,次辅吴甡也要进行评价,因为首辅不会轻易开口,首辅的态度就是太子的意思,在这件事上,吴甡只要随声附和便可:“臣附议首辅所言,既为良田,定要物尽其用,当须勤劳耕种,入秋才能有所收获。户部将其出售,买入者再转给佃户继续耕作。我朝以农为本,此举便是安稳珉生之良策。”

  卖掉田地之后,太子与户部都得了不少银子,而畿辅一带的农户也会有地可种,他们愿不愿意继续种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太子前番已经跟他们讲述了未来的计划,不但修筑新城会募集苦力,还将招收大量人员进工厂工作,男女皆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京城周边的百姓疾苦。

  而且做工不用看天吃饭,哪怕是女工,每月的薪水也不会低于七八钱银子,在太子旗下的工厂做事,别的不说,起码可以吃饱穿暖,这才是眼下关切百姓的仁爱之道。

  从哪个角度来看,以工代赈都比单一的发钱赈灾要稳妥得多,百姓有了能够养家的活计,便会安稳下来,不会被流言蜚语所左右了,朝廷也无须再调集军队进行慎压了。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那些打算分一杯羹的蛀虫们了,吃赈灾银吃惯了,陡然吃不到,他们便会上窜下跳,愤恨不已。但也就是在外地,换作畿辅一带,你们蹦达一下试试?

  工部尚书张国维没有异议,只要不用户部不挪用他用来筑城的银子就行。

  礼部尚书冯铨可是向薛国观送礼送上来的,薛国观什么态度,他就什么态度。

  吏部尚书堵胤锡早已倒向了太子这边,若不是太子大刀阔斧进行整饬,朝廷还会继续藏污纳垢。

  医部尚书路振飞、刑部尚书甄淑、兵部尚书冯元飙、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等人连手头的事情都没处理完,一天到晚都忙地焦头烂额。

  对于户部买卖土地的事情,只要太子与内阁都表态了,他们跟着附议便可,反正大家也明白,太子只是象征性地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但也能顺势做个人情,只有太仓充裕了,各部一旦有事,向朝廷要银子也就不像前些年那么窘迫了,可以获得几十乃至上百万两的拨款。

  关系到每个人,大家都盼着太子点头,户部好尽快发放这个月的月俸,因为这可是涨薪之后的首次。

  正三品侍郎便可领取一百六十两银子,原来的月俸只有三十五石而已,只要圈养的甲丁不太多,养活一个正妻、两个小妾,以及一群儿女已经够花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