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36章:海捕丰收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百姓过冬的肉食了。

  这还没算沿海地区的海狮、海象、海豹等动物,目前还没时间摸清这些猎物的栖息地。

  对肚子里缺乏油水的崇国百姓们来说,它们可是很好的牙祭,只要遇见,就不能放过。

  怀安郡王朱由札与河阳郡王朱由材见到此情此景,自然也非常欣慰。

  根据他们哥仨的约定,刨去每个百姓得到的肉食,朱由樻占五成,朱由札与朱由材各占两成半。

  在堪察加半岛,肉食就是粮食,毫不夸张地说,此物跟银子是等值的,在此地,银子可不能当饭吃,肉食却能轻而易举地兑换到银子。

  自认为是一代明君的朱由樻要让每家的每口人都吃上海鲜,天天都能有肉吃,光凭这点,他就觉得比宗室里的某位兄长要强不少。

  而且决计不是嘴上说说,统计之后,立刻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海鲜配给,成人不论男女,皆可得四斤鱼,老人小孩均可领二斤,这算是两天的量了。

  四斤鱼有多重?

  换在大明本土,那就是一条相当大的鲤鱼了。

  堪察加的气候也很适合储藏食物,根本就无需担心会快速腐烂变质。

  不过好不容易才得来如此大的丰收,朱由樻仍然不太放心,立刻命人将剩余的海鲜清理之后腌制起来。

  在大明本土,银子和粮食是立国之本。

  而在堪察加半岛,肉食和粮食才是立国之本。

  这些“国本”可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切不可马虎大意!

  虽然比较好笑,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那可是好几千张嘴,喂不饱他们,下场在本土便早已展现了。

  不过借助于周边富饶的渔场,朱由樻可以将此事解决地非常妥善。

  通过此番出海也证明了海捕的确比种地的收获速度快得多,二者决计不可放在一起比较。

  郑芝莞在旁边也就是看个乐呵罢了,他同意将船队借给崇王朱由樻的目的就是要帮这位藩王尽快积攒一些肉食。

  有了较为充足的肉食,朱由樻才能让麾下的百姓爬到火山上去捡硫磺,不然自己就得带着船队空船归航了。

  朝廷没有给运输藩国子珉拨发相应的费用,太子说可以用采购硫磺的费用来充抵,这等于让郑芝莞做了二道贩子。

  不过郑氏原本就是做这种生意的,面子上也没什么顾忌,只要能赚钱,连鸟粪都可以考虑运输……

  在北上的路上,享受奉旨征用的郑芝莞将泡菜国南部沿海的船只征用一空,而且一两银子都没给。

  等抵达倭国北部,又用大量的铜钱买了一堆船,到了北地之后,船队规模已经膨胀到了超过七百艘之巨。

  虽然大小不一,路上还损失了数十艘,可剩下的七百多艘船都用来运输硫磺,其总量真是不可想象。

  太子要这么多硫磺所为何用,那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大哥郑芝龙从京城返回的时候已经说了,太子还托郑氏从海外大规模采购硝石。

  按照每船装载一千斤硫磺计算,五百艘船便可运回五十万斤硫磺,这还是往少了说,只要此地硫磺充足,翻倍也极有可能。

  太子给郑芝莞开出的价钱是每斤五十铜钱,看着不高,但这是生硫磺,没经过处理,连半成品都不是。

  若是能运输一百万斤硫磺返回天津,折算便是价值五万两银子,刨去每斤十铜钱的收购价,郑芝莞还能净赚四万两银子。

  此番是第一次往返于本土与北地之间,只能用硫磺来充抵运费,等明年再来,各个藩国势必会积攒了大量的毛皮、鹿茸,届时郑芝莞还能通过其他生意大赚一笔。

  这只能算是太子给郑芝莞自己的路费而已,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好处,奖励的大头是赏给郑氏的位于琼州岛上的那座金矿以及与倭国的雪花糖,外加特效药生意。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