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章:自作自受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欺负老实人,还是个十岁小孩,不止个人会遭报应,全家都会遭报应!

  薛国观听了太子一番畅快淋漓的痛骂,差点高兴地拍手叫好,此番批评之词真是切中要害,大快人心!

  若非太子明察秋毫,兼具雄辩之才,只怕今日之有理局势便要被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给逆转过去了。

  这些人真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即使今日能够留存在朝堂之上,以后也要想办法逐个除去。

  商周祚被骂得脸色几变,忽然圆瞪双眼,身子一滞,像是失去了平衡,马上就要栽倒,好在被旁边眼疾手快的同僚一把扶住,才缓缓躺在地上,像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群臣总算见到小太子谩骂的本事,不禁侧目观望的同时皆是心有余悸,如此一气呵成的讽刺挖苦,大有万历年间“国本之争”时神宗舌战百官的气势。

  只听一面之词,或会赞同其观点,但对照两方说法,便觉得各有道理,才会相持不下,让听者实在难以立刻下定谁对谁错的最终结论。

  若要留心观察,太子所言“实践出真知”,可能也有几分道理。光是空口白话,不啻于纸上谈兵,以此种方式辩论政事,终究不可取。

  皇帝在位时,每每涉及岁入与边关事宜,群臣便分成两派或数派,互相之间唇枪舌剑,加之口诛笔伐,早已屡见不鲜,相持不下便会不了了之。

  正确观点难以实施,错误主张长期横行,便让诸多说法缠绕起来,混淆视听,皇上更加难以辨识真伪,优柔寡断之后只得事急从权。

  太子惩处之策抑或过去粗鲁武断,较于皇上显得不近人情,无法令人信服。若非事先加以解释,被群臣冠以曝君之名也绰绰有余。

  这倒是其次,因为某些臣子趁着皇帝仙游,在太子监国伊始便而明目张胆地抢班夺权,未免有些襙之过急了。

  太子年纪虽小,监国一日便勒令查抄勋贵家产,惩处道貌岸然的陈必谦。由此可以看出,群臣想要立即战而胜之并不容易,绝非手到擒来那么简单。

  想要直接硬碰,又不能占据大义或律法而完胜太子,只能落得今日商周祚等人的下场,实属得不偿失。

  当年杨涟恐吓天启,直指魏忠贤为恶狼,表面温顺,久必噬主。天启虽仅有二十,却怎能不知杨涟贪恋权力的心思?

  商周祚指责太子“仁、义、礼、智、信皆丧”,其内容要么缺乏实际依据,要么触碰了太子的逆鳞,多半为欠妥之词,表面光鲜亮丽,实则根本站不住脚。

  真要是相持不下,不得不再次进行投票表决的话,只怕太子又要利用己方的人数优势压倒对手,取得胜利了。

  假设今后如若有事难以裁决,皆照此办法,首辅投诚太子,内阁点头应允,勋贵与武将均会跟风,仅有寥寥数人反对,哪怕一再言辞激烈,又能如何?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