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1章:彭宾见闻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讯之后,纷纷以此大做文章。

  对于大明的形势,一顿大吹特吹,是役王师再次大获全胜,取得辉煌胜利,完全归功于三军将士用命,太子指挥得当,皇帝高瞻远瞩……

  内容让某太子看了都感觉比较反胃,但听说销量是实打实的超过了五十万份!

  这说明啥?

  说明一群墙头草没啥主见,哪边能赢就向哪边靠拢!

  这下没人再敢大肆抨击某太子花钱甚多,重用亲信,压榨百姓,穷兵黩武了。

  只能挖空心思表示要求太子,趁皇太鸡新败,尚未恢复元气,尽快收复辽东故土。

  对此,某父皇根本不打算搭理这些人。

  历史经验告诉某父皇,打东虏这苦差事可不是谁都能干,更不是谁都能干好的。

  李成梁、熊廷弼、王在晋、袁崇焕等人,全部折戟在辽东,要么死在当地,要么调离职位。

  只要某孝子是虏酋皇太鸡的天敌克星,能够再次让王师重创东虏大军,有朝一日必定可以收复辽东。

  那某父皇就乐意出钱出粮,并且不予理会别有用心之人的奏疏。

  某父皇的底线就是首先,大明不能亡。其次,东虏要被消灭,故土要被光复。最后,自己还是皇帝。

  只要某孝子能满足这三个前提条件,一切都好说!

  现在看起来,大明多半是亡不了了,甚至还真有中兴的迹象。

  起码朝廷对税收的控制力大大地加强了,而且赈济情况也比较理想,且流寇实力被大幅度地削弱。

  更重要的是,随着与荷兰签署《明荷友好通商条约》,大明的沿海贸易正在飞速发展,税费自然大受益处。

  尽管由于郑氏集团的存在,海税还是收不上来,但商品出口的税费,朝廷还是能拿大头的。

  北方大力出口新奇商品,南方则以传统产品,诸如丝绸、茶叶、瓷器为主,可以说互补性比较强,而且商品的重迭部分很小。

  双方签约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南廷从出口商品这块便得到了约四十万两银子的税费,这让崇祯大为欣喜。

  看似这笔钱远不如农税、商税、矿税,甚至查抄反贼得来的银子多,可朝廷等于几乎没干甚子事情,就在港口坐等收钱。

  按照某孝子的计划,往后每年往来于东西方航线的荷兰商船,会高达两三千艘,是当下的十倍左右。

  照此规模,仅出口一项的税费,南廷便可收入不下四百万两银子,将大大改善对农税一项的依赖。

  某父皇的计划是,未来出口税,即关税,与农税、商税的征收规模大致一致,均要达到五百万两。

  如此一来,刨去给北廷的支援,南廷手里还能剩下一千万两银子,足以应付各项日常开销了。

  最近几年的确会比较紧张,但只要挺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情况便会大为改观。

  再说南廷再困难,也不如北廷困难。

  北廷不但要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