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九百九十八章 一试天问_秦时小说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此言,殿内群臣亦是为之大笑。

  “大王,数日后,燕国献降,启以为,还有一事可以行之,寡人可以一同颁布秦国,通告诸夏,当为大事。”

  数息之后,昌平君熊启出列,拱手深深一言。

  语出,整个厅殿内陷入浅浅的寂静。

  “哦,何事?”

  秦王政奇异。

  “大王,燕国献降,期时,诸夏山东六国中,当有三国之地纳入秦国之土,三晋之地中,魏国更是不足为惧,齐国与秦国交好,楚国如今正值内患。”

  “果然如此,大秦一天下当无拦阻,启以为,当可趁着这等盛大之机,立下王储,稳定国本,安定人心,以为诸夏礼仪典范。”

  迎着大王看过来的目光,熊启不急不缓的将事情道出。

  而后,厅殿之内,更为之寂静。

  “立下王储,稳定国本,安定人心。”

  “哦,莫不是国尉、廷尉你等也是这般觉得?”

  秦王政面上缓缓收敛先前笑意,归于最开始的平静,喃喃自语一声,有感厅殿内的异样,视线落在尉缭子等人身上。

  此事……怕非熊启一人建言。

  “大王如今膝下子嗣甚多,也当挑选一位以为王储了。”

  “春秋以来,甚多诸侯国因王储之事导致政乱,大王虽正值壮年,然……立下王储并不有损威严,反而可稳定国本根基。”

  “更是大秦传承延续的见证。”

  尉缭子正色而应,立下王储之事,自己自然是认同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立下王储都是有益无害的,现今的大王对于朝政掌控随心。

  纵然立下王储,也不会有太大干扰,反而,王储有人选,可以断绝一些人的念想,也可以令大秦少生出一些杂乱之事。

  “大王,秦国礼仪传承数百年,……是该有王储立下。”

  “相邦之言甚是,期时燕国献降,秦国立下王储,当合双喜之事。”

  廷尉王绾也是建言,自己执掌大秦律例,从这一方面来讲,立下王储也是必要的。

  秦王政在厅殿前静静听着,并不做太多回应,目光从群臣的面上一一掠过,虽然并未全部出声,可他们的意思很明显了。

  “哦,即如此,相邦以为寡人膝下诸子中,何人可立?”

  沉吟片刻,秦王政再次看向昌平君。

  “这……,大王,三代以来,王储之位的选择不过有三,立长、立嫡、立贤三者优选而上。”

  “如今,大王后宫之内,并无王后之尊,当无嫡子之属,是故,当以长幼之序为先,诸子中,以扶苏公子为长,且素有贤名。”

  “启以为,扶苏公子可为王储。”

  熊启略有迟疑,还是将先前同群臣所谋娓娓道出,自己为百官之长,此事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毕竟安稳国本,也是相邦之责。

  借着燕国献降之机,当为大用。

  “扶苏为长,素有贤名?”

  “诸卿以为如何?”

  秦王政面上笑意荡出,昌平君欲要建言立下扶苏为王储,理由也相当充分。

  “大王,老臣以为可也。”

  尉缭子给予表态。

  对于扶苏公子,自己了解过,是一个不错的公子,好学上进,且在朝中属意的人不少,无论是武真侯,还是昌平君,自己也看好他。

  “大王后宫无王后之尊,可以长幼为先,扶苏当首选。”

  廷尉王绾近前一步。

  “扶苏公子,可也!”

  “……”

  其余群臣相视一眼,有中枢重臣建言,实则……他们的声音无关紧要,今日来此,也是国府的一份力量,小步而动,躬身一礼。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