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煌煌武真(求票票)_秦时小说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自己想要的。

  以往的廷尉府并不显耀,因为商君变法以来,法令如故,没有太大的变动。

  故而,也就导致廷尉府位分不显,不及国府。

  不过,这个时候就不一样了。

  自文信候身死之后,自己仍为咸阳要职,也曾为廷尉,更别说也曾亲自参与秦国东出函谷,攻灭六国的谋划。

  多年间,未有懈怠。

  甚至于如同大王一般,三更之时,仍旧在国府处理政务,四更之前步入寝室都不躲。

  甚至于秦国律法之下的事六歇息一,自己也当它们不存在,只求不出差错,助力大王全力谋略取胜之道。

  昌平君熊启反叛,自己为相邦,更是如此。

  然则,一切却慢慢变化了起来。

  自己和大王之间,似是有些别样的陌生感生出了,那是一种彼此之间隔着什么东西的感觉。

  然多年来,自己和大王之间,并未和大王在某些重要事情上,有重大异议。

  诸多政事,一同商讨,便是颁布下去了。

  灭楚之后,那种别样的感觉越发明显。

  思忖良久,王绾有所得,或许是自己同大王之间原本就有隔阂,只是随着诸夏归一,逐步凸显了出来。

  大王!

  绝对是一位不逊色任何一位秦国先王的英主,这一点王绾可以确定,万分确定。

  少年登位,自己也曾在文信候面前语落,尽可能让大王参与政事,君臣终究有别。

  奈何,文信候没有在意,后来有了嫪毐之事,文信候自身也遭劫,大王彻底亲政掌权。

  自己的才学,自己知道,相对于李斯、尉缭、武真侯那般……,不算出色,甚至于略显平庸。

  处理政务上不成问题,可是在一些长策大略上,没有他们出色,大王重用自己为相邦,应该是为了灭六国尽可能的稳定为上。

  念及此,王绾不由一笑。

  好在,自己没有令大王失望,一直到诸夏归一,自己都没有令大王失望,算是可以好好的舒缓一口气。

  李斯为廷尉,应该非大王随意提拔的。

  秦廷之内,廷尉位列中枢要职,其下还有许多要职,大王如此,明显要大力落在廷尉府。

  一天下之后,定然有诸多变化。

  廷尉府会成为百多年前,商君变法之地,从廷尉府的职责来看,是那般。

  自己并不反对,因为李斯有这个才略。

  却是自己不是很认同李斯所行之策,因为……自己曾亲自参与编撰《吕氏春秋》。

  自己深刻明悟《吕氏春秋》之言。

  商君之法,适合秦国,却不是永远的适合秦国,这一点文信候当年曾说过。

  商君之法,有着极大的好处,所以变法以来不过百年,秦国独霸独强。

  然而,万物不会永远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商君法令之下,老秦人田亩所得财货泰半入府库。

  还有商人所得,近半被抽取。

  那不是一个正常的秩序,身为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