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半两五铢(求票票)_秦时小说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十个呼吸不到,便是拟定好两份文书,待接下来大王审阅,便可加盖王印,传递国府施行。

  河东郡郡守杜陵!

  从富饶的河东郡西行千余里为张掖郡的郡守,这个差距……真是不小。

  如果那份文书没有落在武真郡侯手上,或许,大王就直接同意了。

  现在,因为开源三策,直接被武真郡侯批驳了,连带现在的自己都觉得杜陵郡守是否有些同商贾纠缠过深了。

  “废除诸国钱币,统一使用大秦半两钱。”

  “现在……只是一个开始呐。”

  “盐、茶、铁……,也当如郡侯所言,收拢咸阳官府,收拢诸郡官府,商贾之人不得染指。”

  “个中之策,还得细细斟酌实施。”

  国府、廷尉府邸正在细细谋划文武要政的具体方略,具体细节,以为大朝会之后颁布施行。

  而今,有闻王弟所语。

  秦王政突然觉得,许多事情越来越复杂了。

  “数年来,三晋之地、燕赵之地都已经有所痕迹。”

  “所剩楚地、齐鲁之地,也当不难。”

  许多方略政策的落下,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大秦境内通行驰道,那便是需要数十年之功,这还是有水石之力相助,否则,更为之缓慢。

  百多年前,商君变法于秦,策略定下,也花费了二十年时间,方才初成,又历经惠文先王之时,方才真正贯彻。

  “府库充盈,方才有足够的力量做诸般事。”

  “一如当年郑国渠,大田令郑国也曾言,魏国的鸿沟若非府库空虚,早就给予整顿疏通了。”

  “属于大秦的财货,就该留在府库之中。”

  “盐,亦是如此,医者所言,人不食盐,则浑身无力,昔年长平之战,武安君兵困赵国大军多日。”

  “赵军虽有数十万人,可精力日益衰弱,便是如此。”

  “前些时日,国府有一份关于诸夏产盐之地的统计,落于大秦原有境内的不算多,也就关中、蜀中产盐比较多。”

  “反而是齐鲁、燕地、楚地的产盐低相当多,齐国数百年来,一直富饶,多赖于此,寡人钦羡。”

  “那些地方也该设立专门的行署管辖!”

  铸币之权收拢咸阳,秦王政觉得很好,郡县好好的治理民生便可,无需操劳铸币的事情了。

  由咸阳直接铸币,进而流通诸夏就行了。

  盐、茶、铁,也是如此。

  尤其是盐。

  秦王政觉得将齐鲁之地、燕地、楚地的那些产盐之地纳入官府掌控,已然成为必须,那些东西留在郡县,留在私人商贾手中。

  不妥。

  “茶货也是一样。”

  “听闻商贾贩茶,前往河西之地,前往北方胡族之地,获利甚多,甚至于十倍、百倍之力。”

  “中央学宫那边的有些言语,寡人还是很喜欢的。”

  “有些商贾钱财过多,就容易多想,文信候……便是一个先例。”

  “文信候!”

  “出现一个就好了。”

  “铁器!”

  “禁武令已经落于郡县,寡人也令郡县派出人手,收拢民间威能强大的攻伐利器、锋芒刀剑。”

  “昔日,齐国桓公问管仲:成民之事若何?”

  “管仲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易变。”

  “桓公道:处士、农、工、商何?”

  “管仲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是以,四民之力,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不过管仲下一句所言: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已然不合。”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