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章 生辰_画屏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错”,想了想,又吩咐一句,“也不必催她。”

  他自觉不是苛刻之人,既是生辰,多几分宽容与温存也无妨。

  康成连连应“是”,转头吩咐下去后,便跟着元穆安一道出宫。

  酒楼还是上次城中集市的那家,从兴庆宫过去虽不算太近,但胜在道路宽阔,畅通无阻,很快便到了。

  还不见秋芜的身影,元穆安进了上次那间雅间,坐在窗边一面饮茶、观察外头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一面等着秋芜。

  康成先吩咐人到道口上去等着,一旦看见人了,便赶紧回来知会一声,接着,便取出一道带出来的那份礼,搁在元穆安的手边。

  元穆安瞥了一眼,忽然想起了什么,蹙眉道:“罢了,先收起来吧。待回宫后,你再悄悄着人送到她手上。”

  秋芜是宫女,出入宫廷都要检查随身之物,回宫时忽然多了这只镯子,想必不好解释。

  只是,他说完,又为自己这番曲折的心思而感到诧异。

  他什么时候这么为她考虑了?

  是否还是因为今日是她的生辰?又或者近来召她召得有些频繁,让他的心境有了不易察觉的变化?

  他饮了口茶,有些烦躁地捏了捏眉心,不愿再想这些。

  康成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感慨着太子难得为秋芜这样考虑,却错失了亲自将这份寿礼送给她地机会。面上却不显,自然地将寿礼收了回去。

  元穆安转开视线,重新看向窗外人来人往的长街。

  今日晴好,街上人流涌动,道边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元穆安只看了几眼,便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望向远处高高耸立的昭宁寺浮屠。

  昭宁寺是京中,甚至整个大燕最负盛名的寺庙,乃是前朝一位自龟兹入中原弘扬佛法的高僧弘显在皇室的支持下所建。

  弘显在昭宁寺开坛讲法,设道场译经,使昭宁寺成为名震一时的天下第一寺。此后一二百年里,昭宁寺中又陆陆续续出过好几位名扬天下的高僧,更加让其天下第一寺的名声无可动摇。

  而这一座九级浮屠,又是当年高僧弘显圆寂后,由皇室下令修建,以为其存放舍利子的。

  如今,百余年过去,几经战乱,始终屹立不倒,已成了京中的一大盛景。

  昭宁寺名声大,香火自然也旺盛,每日都有从全城,甚至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香客们集结成队,等着上香。

  康成见他盯着那浮屠看,便以为他等得不耐烦了,小声解释一句:“殿下,昭宁寺上香不易,秋芜姑姑心诚,又不知殿下在此,多耽误些时候,也是有的。”

  与上次一样,元穆安出宫的事并未提前告诉秋芜。

  毕竟是太子,往来的行迹不能轻易泄露出去。

  元穆安摆手,淡淡道:“罢了,我知道。”

  康成遂上前替他续了新茶,又转头示意海连赶紧派人过去催问。

  虽然殿下说了不必催,可也不能真让他等得太久。

  秋芜一向是个懂事知礼的,若知道太子在等她,定会尽快过来。

  两人在屋中,一个坐着,一个站着,都等得气定神闲。

  然而,漏刻中的水一点一滴积蓄,过了整整两刻,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却始终不见秋芜的身影,就是派出去寻的人,也始终没有消息。

  元穆安开始有些不耐烦。

  他频频望向漏刻,心中渐渐升起几分不安。

  “人呢?”他冷冷望向康成,“难不成还留在寺中吃斋了。”

  康成急得额角冒汗,正要再让人去请,就听见屋外传来干儿子海连带着几分哭腔的声音。

  “殿下,秋芜姑姑……不见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