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十三章 朕真不想卖官鬻爵啊(上)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隔一定距离,于城墙外侧设石螭首伸于墙外,如此每逢雨季,城墙上的雨水便可通过螭首之口流出,以保城墙的干燥。

  城墙外侧底部,再置散水道,将水排入下水沟中,宝城之内用黄土填实,其中心点用黄土加白灰夯实隆起,形成坚固的“宝顶“,如此建造除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外,还有在墙上屯兵,对付外敌入侵的考虑。

  除此之外,在宝城之内,还满植苍松翠柏,一看便知是特意彰显皇帝及朱明江山万年长存之意。

  接着一行人穿过一条砖砌隧道,又走过近四十米的石隧道,再通过甬道,跨进带门楼的石门,下到了玄宫,整座玄宫,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配殿连成一体,其后殿便是放置帝后棺椁的地下宫殿。

  朱翊钧细细打量着这座高大宽敞、砌工整齐的地下宫殿,脑中不由想象着四百多年之后,自己这具躯体的尸骨被以“打倒地主阶级头子万历”的口号被揪出批斗、鞭打焚毁的那一幕。

  这种跨越百年、超越了灵魂与肉体的想象教朱翊钧不由地感到战栗,他伸出一只手,用力地抚摸上玄宫壁上磨制平整、细腻光滑的砖石,

  “这用的是甚么砖?”

  一旁的徐泰时忙回答皇帝道,

  “是临清贡砖。”

  朱翊钧点点头,临清砖是明朝皇室的专用建筑材料,这种砖坚实细密,用黄河、运河所冲激的细澄泥所烧制,适于磨砖对缝,且不易剥蚀,

  “这运来花了不少钱罢?”

  徐泰时回道,

  “砖运一向与漕运为一体,漕运衙门规定,凡属运粮船必须搭运砖三十块,否则不准放行和通关,不过近年除山东临清外,通州、昌平、涿州、房山、良乡等地也相继开设砖窑。”

  “譬如张家湾是北运河和通惠河交叉之地,这一带泥土经河水冲激,无需再经淘制,因此其地所产砖石质量较好,数量也较多,皇上节用爱人,臣等使民以时,产砖之任于百姓而言,绝非负累。”

  朱翊钧又点了点头,砖窑的窑户在晚明各种匠人之中确实属于相对轻松的一个群体。

  毕竟匠户制度在嘉靖朝就瓦解得差不多了,除非是军刃火器这样的敏感制品,到了万历朝,一些普通劳动匠役都通过一种“买办收购”的方式来实现,以砖石而言,即由民间自行造窑烧砖,待朝廷要用砖时再去查验收购并征收税金。

  “所以这说到底,还是‘官督商办’做事最快。”

  朱翊钧假装没听出徐泰时在夸赞漕运,

  “科道官们再搞甚么‘宏大叙事’,都不如实实在在地让利与民。”

  徐泰时忙道,

  “砖窑砖户,一向由工部屯田司主事主管,臣不过是奉旨行事而已。”

  朱翊钧收回了手,慢慢向玄宫的出口走去,

  “寿宫的主体工程营建得着实不错,这总共花了多少钱呢?”

  这回是工程总指挥定国公徐文壁开的口,

  “一共花了二百万两白银。”

  朱翊钧脚步一顿,明知故问地继续道,

  “那待得营建成功,总共还要花多少钱呢?”

  徐文壁道,

  “据臣等估算,待寿宫建造完毕,另须白银六百万两。”

  朱翊钧道,

  “人之负担历任百斤者,不能胜任一石,近年以来,百姓赋税渐有所增,如户部草料之加增,工部烧造之加增,金花银内供之加增,如此反复加增,财拙民穷,工部哪里还能拿出六百万两来建朕的寿宫呢?”

  一时之间,随行众臣都被皇帝的话问得没了声气儿,朱翊钧虽然背对着他们,却仍能感受到他身后那微妙的空气涌动。

  少顷,仍是徐文壁这位勋臣替众臣开口道,

  “臣以为,可开捐纳事例……”

  话音未落,但见走在前头的皇帝倏然一惊,猛地回身接口道,

  “那不就是卖官鬻爵?”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