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拾八章 辩论与抉择_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大多数人对于应用层次的知识掌握的差不多够用了,但是纯学术理论的研究根底就不太扎实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倭寇的留学生会加减乘除和一些方程式,但是不懂高数和微积分,虽然平时生活中懂得前面就够用了,但是在教育体系里混,自然越往上知识要求越深,你不会的话大学上课讲什么?

  当时民国时期有一副漫画,画的是留学倭寇的炎黄学生带着小学生过马路,旁边一辆汽车快速开过,驾驶汽车的是留学欧洲与星条旗共和国的学生,这大体反映出当时二者在教育界、学术界的地位和状况。(本章节由随梦网友上传.com)

  好吧,咱们回归正题,竺可桢在1936年,因为有清望又有诸如学者、留学、人脉等资源背景,被秃头党蒋委员长钦点为浙大校长。上任后不久抗战爆发,竺可桢一边西迁浙大,一边谋划发展,等1939年浙大经过四次搬迁,最后落脚黔北遵义后,终于开始迎来大踏步发展。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一下,竺可桢可没有入秃头党,这点尤其可贵,当时是战时体制,秃头党要求各大学校的校长、院长均需加入秃头党,能够持续在位而又坚持不入秃头党,且又没怎么受到挤兑和责难的,在当时民国教育界可谓凤毛麟角。

  但是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边齐,天下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虽然竺可桢一直倡导:“学生对于政治可以有主见,不能有活动;学生应埋头求学问,否则从军可也。”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那种氛围下,校园学生在思想上的躁动与热血,不是以竺老爷子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贵州省遵义,浙江大学一所教室内,两拨学生正在做激烈的言语辩论。

  “炎黄红党应该先派部队光复华北和东北地区,解救那里的大批炎黄百姓,再挥师入蒙,收复故土,现在提前进攻那里,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和兵力。”一位偏向秃头党纲领的浙大学生,手拿一份报纸,激动地大声讲道。

  “郭学长,你说的我不同意!同为炎黄子民,何有先后之说!”一位女学生接话道。

  “李媛同学,你那是书生意气,现在是国战,是关系到炎黄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国战!必须要认真考虑每一次决策对于下一步战事的影响。如果炎黄红党先光复华北和东北地区,除了能够救千千万万炎黄百姓于水火之中,还可以获得大批兵员、物资、战略空间,而外蒙那里现在有什么?几十万干巴巴的人口,没有任何重工业的空旷草原,除了空耗军力和浪费兵力长期驻守外,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带来任何实际益处!”郭学长回答道。

  “郭学长,你说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却忽略了一点,红党现在不取外蒙,恐怕以后想收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