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 玄元观_无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夹有一丝野性的山风,吹拂在身上,脸上,很舒服。

  一轮明月挂在天梢,月光水银泄地般倾洒在山头。溶溶月色之下,玄元观肃穆而苍凉。远处茫茫荡荡,远近山峰影影绰绰。

  此处,便是玄元观所在的千里太平山脉。

  卧牛石上,小一喜欢这样躺着。看着无边无尽的天空,听着山间似有似无的虫鸣兽吟。每到这个时候,他黑黑的眼眸都会显得愈发的灵动,小脸上都会溢出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安谧与淡然。

  自打记事的时候起,小一就跟着现在的师父。师父道号青云,俗家名字没听说过,青云道长说自己都忘记了。

  恐怕是师父不愿提起吧!

  听师父说,玄元观由玄元真人所创建,距今已过去一千多年了。

  玄元真人一生修道有成。据传,他有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之能,是人人仰视的仙人。玄元观盛世之时,门下弟子众多,乃国人闻道朝圣之地。

  在二百多岁的时候,玄元真人白日飞升。当时盛景空前,万众轰动。玄元真人的后人在玄元观塑玄元真身,供奉香火,以图道统的延续。

  而不知是何缘故,玄元真人飞升之后,玄元观中便再无人得道成仙,其供奉香火日渐零落,门人只好四处谋生。

  曾热闹喧嚣一时的玄元观,终于如现在这般的门可罗雀。修仙得道也成了一种遥远的传说。

  师父青云道长是玄元观二十代观主。小一便成为了玄元观唯一的二十一代门人。青云道长曾说小一是掌门弟子,也就是下一任观主的不二人选。于是,重振玄元观往日荣耀的重任,便落到了十三岁的小一身上。

  想到此处,小一不禁嘴角翘起。

  他才不在乎什么掌门呢!至于成仙得道?他和普通人一个样,更多的关于神仙的认知,不过来自茶馆话本和乡村间的演义传说罢了。

  想象中,天上应该有神仙。而他心里却清楚,自己没见过神仙,自然也不会真的去相信那些传说。

  如今师父已修行数十个春秋,除了被小一认可的世俗武功与岐黄之术外,他以为老人家与成仙得道还相差甚远。

  每日有师父陪伴,有饱饭吃,还可学到师父的本领,岂不是蛮好的?故而,小一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听师父说,他小一是被从路上拣来的。

  当年青云道长云游四方,追寻天道机缘未果,在返回玄元观的途中,遇到被山匪祸害的村民。重伤濒死的一对山民夫妇,便将周岁多的小一,托付给了他这位好心的道长。

  青云道长也是念及玄元观后继无人,便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

  十余年来,老道士也算是含辛茹苦,终把那个孤儿养大。

  故此,青云道长对小一来说,情同父母,恩比再造!

  待小一到了五六岁时,青云道长便把玄元观所传悉心相授。

  可惜年暮身乏,即便青云道长一生修炼,身子也不如以往,加上师徒俩生财无道,日子也过得愈发窘迫起来。

  无奈之下,老道士也只好经常带着小一下山。师徒俩在附近乡县做些驱鬼辟邪的勾当,以期获得一些微薄供奉。此外便是为附近山民治伤诊病,也能获取一些米盐山货。

  日子清苦,对于年幼的小一来说,却也过得清闲逍遥。

  玄元观的千年岁月,就这么在如水一般轻淡的日子里,缓缓流逝着。

  玄元观所在山峰被称作仙人顶,高百丈余,是太平山脉十八峰之一。

  仙人顶山势陡峭,山峰东,西,北三面是刀削般的百丈悬崖。南向是一条下山的路,那是沿山脊所凿的登山石阶。宽约三尺的阶梯,如一条长蛇般连通山峰上下。

  山顶有二十丈的方圆,建有玄元观正殿,和十几间偏房,只是年久失修,成了如今这般情形。

  能遮风挡雨的,除了正殿,还有两三间偏房,是师徒二人煮食就寝的所在。

  山脚下有一个石牌坊,是原来玄元观的山门。

  山门附近还有一些残垣断壁,似是见证这里曾存在过的一切……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