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11 活力_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昌平从没想过这么一个办法。

  他也不是没想过,借给这些家庭困难的去读书,可自家还有孩子和老人,也拿不出那么多钱。

  教育局这边也处处要钱,公款是不能动的。

  如今来个强势的领导倒也有好处,起码她不会驳了自己提出来的建议对吧?

  “毕业后工作安排到市里吗?”

  “这个可以跟学校那边先打招呼。”这不就是所谓的定向培养?

  再者说就算不回市里也没关系,把钱还了就行。

  当然长缨更希望让这些人回来,“咱们这穷地方留不住人,所以才得想法子把人给留住,也不留久了,三年总行吧?你觉得我这法子咋样?”

  这办法当然是好的,现在大学生多金贵啊,毕业后也给安排工作,只要考上大学可以说后半辈子不用犯愁了。

  然而一分钱难倒这些学生娃。

  “你的意思是,市里拨出专项资金?”周昌平的关注点还在钱上,没有钱这一切都是空谈。

  他弄不出来钱,或许这位领导可以。

  “这个不麻烦,不过你们教育局这边要辛苦点,我们现在资金没那么宽绰,只能救济那些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所以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长缨十分强调这点,救济或者说救急真正需要的学生,而不是谁家沾亲带故的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要是这个做不好,那才真是寒了人心。

  周昌平当然明白这点,“行,这个我亲自抓,回头拟定个章程出来再给您过目。”

  长缨点头,“成,要是有校园里表现格外突出的学生,咱们市里也可以给奖励,市里要是不宽绰我个人也可以奖励。”反正她一个人花销不算太大,一个月就算拿出十块二十块倒也没什么问题。

  “这个事回头我们再讨论。”周昌平倒不至于惦记领导那点钱,也没几个钱不值当的。

  重点是这份心,她是真心实意想要把教育抓起来,有心意更重要的是有行动力。

  这点可是把前面的领导都比了下去。

  考上大学却不能上的问题暂时得到解决,长缨继续讨论市里的中小学校园重建计划。

  提到这事周昌平又是头疼,“那么多学校,重建工程实在是太浩大了,要不咱再等等?”

  “教育的事情怎么等?等着咱们这甘蔗地高产弄出了钱?咱第一年能赚的钱有限,指望不上的。”

  长缨的话让周昌平叹了口气,他也没抱那么多希望,但现在希望被彻底打碎,还是挺难过的。

  还是老同志脑子不够灵活,“咱们没钱也能重建校园啊,可以想法子嘛。”

  这下别说周昌平了,其他人也都不明白。

  没钱,能干啥?

  “我在平川的时候抓过教育,也是重建校园,那时候砖和石灰都是自己烧的。”长缨倒是没骗人,“这俩能自己解决,咱们的预算就可以削减一小半。”

  “您也说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