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9、339 自由_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旦那天,长缨在罗马的大使馆度过,异国他乡迎来了她的1982年。

  一大早就接到了潘向明的电话,昨天长缨跟国内通话,电话打到潘向明家里去但当时人不在家,她让章秋凝带个话。

  显然这位身处政治中心的领导人极为敏锐。

  “你能跟那边谈妥?”

  “不好说,不过争取再谈一谈,国内市场还是挺大的,别的不说,单是公务用车一项每年都有不少的支出,抢占市场先机,对于这些汽车品牌来说也挺重要的。”

  “早些年机械工业部那边就参观了德国的汽车制造厂,有意与他们合作。”

  长缨倒是知道这回事,“这不只是有意嘛,到底合作与否还没确定下来。何况市场上一家独大并非长久之计,引进竞争者,才能让这些车企更好的服务于我们。”

  “就算建厂,也不会选在金城。”

  “我知道,大概率的就是天津、上海或者广州那几个沿海港口城市吧,我想如果能跟菲亚特这边谈妥的话,不管把汽车厂落到哪个城市,都可以帮助金城这边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之前金城涌入了一批闲杂人等,姑且这么称呼。

  对于没有工作不能够为城市创造财富价值的人,说是闲杂人等并不为过。

  将人赶走总不是长远之计,在金城再开设工厂吸纳工人,另外还有一条路就是往外输送工人。

  只不过这也得其他城市接受才行。

  如果自己卖个人情呢?

  一个天大的人情,足够让那个城市接收来自金城的务工者。

  潘向明有微微的错愕,“我还以为你是想要你们机械厂跟那边合作。”

  一辆汽车需要太多的零部件,这会牵连到上百家工厂。

  金城那边虽然不方便做备选地址,但要是提供一些零部件也没什么问题。

  饶是潘向明考虑了这个问题,都没想到长缨竟然是想要解决工人就业问题。

  “机械厂有机械厂的规划,暂时和汽车行业联系不起来,西北那边就业机会毕竟是少的,我一直想着增加就业岗位,但能增加的到底有限,暂时想出这么个法子来,好歹能缓解当务之急。”

  这些年来知青陆陆续续回城,回城之后做什么?

  有半数的知青得到了工作安排,但还有很多没有工作,有其当这个人口基数以千万计数时,不到半数的未就业知青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隐患”。

  何况需要就业的还不止这些回城的知青,从学校毕业的青年学生们也需要一份工作。

  就业岗位数不及待就业人口逐渐增长率,这个问题固然不用长缨来操心,但金城同样面临着这方面的问题,她又怎么可能熟视无睹?

  国家大事她可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涉及到辖区内的群众,又或者说涉及到整个金城的治安问题,长缨总要多考虑些才是。

  长缨的回答在潘向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