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百二十章 题眼_寒门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教,向董仲舒言,朕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章越想到,咱大宋落到现在这个地步,是皇帝的问题么?

  不是,退一步说来帝王将相并不是历史决定因素,更深一步是制度问题么?似近了一步。

  然而制度更深一步,是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所决定。

  君王的德与不德,官家又多纳了几个妃子,又建了几个宫殿,是儒家献策思路。

  钱不够让皇帝自己多节约。兵不能打,让皇帝谨慎择将,官场吏治败坏,选一个贤人当宰相。

  如此策论自也一等是论调,不可贸然否定。

  比起片面地指责制度,不去探讨制度背后俗成的原因,容易纸上谈兵。

  故而还是从最上位者德行来讨论,这是最不容易错的方法。

  所以为何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能得到赞赏。

  因为他的制策并非是应对权变之策,而是上总结历史教训,下能解决当前汉朝面临的问题。

  但如今官家亲策,令章越走到如当初董仲舒一般的位置,他到底该说什么呢?

  章越此刻已想清楚题眼,最后一个动笔。

  臣谨对曰。

  陛下于庭策问于臣,求直谏献策,此非臣之愚钝所能明也。臣寒窗十年,谨案史书古今循环之治乱,浮潜人事之代谢,探讨三代以降之制度,观天命之所归,民心早有背向所附。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何也?

  ……

  章越于文中细谈之。

  天道是什么?

  天地不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说白了万事万物都要灭亡,从有序至无序,这就是熵增定律。

  但人道,逆熵而行,说白了就是活下去,从无序至有序。无序是天性,不想工作,我想躺平,但有序是活下去,越是强大人,国家,文明,越是有序。

  故而国家要想振作,就是无序至有序之道。

  如何有序?首先就是在于‘庄’要强。

  这里章越可以先回答官家所问‘汉孝文帝尚老子而天下富殖。汉孝武帝用儒术而海内虚耗。难道非治道有弊,而因治世不同?’。

  为何汉文帝用黄老,天下安定?汉武帝用儒术,海内虚耗?

  没有汉武帝,搞不好就要有汉徽宗了。

  汉朝的匈奴与宋朝的西夏,辽国是一个意思?

  汉朝防御匈奴尚用不了这么多兵马,这边和亲维持着,若是宋朝将防御西夏,辽国的边境上的重兵一撤,岁贡一停,那就亡国了。

  所以为啥宋朝不学汉文帝?

  就是因为治世不同,故而治道不同。

  章越写到汉文帝用黄老,治国以宽,故民力得以修养,府库得以充实,汉武帝亦非纯用儒术,而取王霸之道,治国从严,虽海内虚耗,却制得匈奴南越。推其功,也在于文帝与民休息的宽大之策。

  宋朝有高梁河之败,汉也有白登之围,但为何一个走向了强大,一个走向了衰败?

  宋朝能不能学汉朝,先以宽与民休息,再以严全国暴兵办法,最后击败西夏辽国呢?

  不行。

  章越这篇策论的思路,还是在于‘强庄’之上。

  好比玩股票,庄家只干两件事,吸筹,拉升股价。

  吸筹,增加手中筹码,变为强庄,之后才能拉升股价。

  这个结论对不对,且不说。

  但这个是题眼,全篇文章围绕着这个题眼作文章,就不会有错。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