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百四十三章 长安君之死(下)_捡到一只始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公拿出了给自己准备的干净的寿衣,给杜穿上来,杜平静的躺在那里,马服的众人都站在他的面前,平公哭的很伤心,他说:杜知道他家里缺少木柴,打算帮他去弄点柴。

  杜是个善良的人,他一生都不曾做过一件坏事,他帮助了很多人,在马服,所有人都很尊敬他,赵括也是如此,他虽然残疾,可是他却比一些健全的人要更加的健康,从灵魂来说,他是那样的健全。这样的人,却承受了太大的痛苦,可怜的他,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袭击他,他为什么也不知道。

  就在痛苦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百姓们嚎啕大哭,为杜发丧,赵括站在最前头,跪坐在杜的面前,杜的面前摆放着不少的头颅,赵括一言不发,浑身沾染了血液的他,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就连赵政,也非常的害怕,他看到父亲的样子,害怕的将头埋进母亲的怀里,不敢说话,艺脸色苍白,可是她却看到赵括那通红的双眼,看到杜的尸体,很是心疼。

  在李斯的搀扶下,荀子也走到了这里,百家的学者们都在谈论这件事,甚至还展开了辩论,辩论赵括的行为是否正确,只有少数几个人觉得赵括的行为是不对的,而墨家,儒,名等学派的学者都认为这是对的,在墨家看来,赵括的行为就是帮助弱小来惩治强大,符合非攻。儒家认为这是为自己的子民而复仇,符合礼,名家则认为人人平等,伤害他人的也该遭受惩罚。

  只有道家的几个派系,认为这样的复仇不可取,复仇只会造成新的复仇。

  荀子听着百姓们说着杜平日里的善行,听着事情的经过,脸色也有些动容,他也走到了赵括的身边,朝着杜的遗体俯身行礼,他感慨道:“像赵括这样不求回报而帮助他人的人,可以称为圣贤,可是像杜这样实力有限,本身残疾,却还是能行善,帮助他人的人,又可以称为什么呢?”

  李斯的眼里也有些愤怒,他说道:“赵国的律法,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律法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执行律法的人。”,韩非在一旁补充道。

  赵括猛地站起身来,看向了韩非,他说道:“把那畜生的尸体装起来,我要去邯郸。”,李鱼有些担忧的走到了他的身边,对赵括说道:“家主,您杀死了长安君,长安君是赵王的胞弟,他一定会为自己的胞弟而复仇的,您不该前往邯郸,我们先知道赵王的想法之后,再做决定,若是赵王要拿您可罪,我们就离开这里...”

  “我做的事情,并没有过错,我为什么要躲避?为什么要害怕呢?”,赵括质可道。

  李鱼无奈的看着他,又看向了韩非,希望韩非能劝说他,韩非看了赵括一眼,这才说道:“老师说的很对,长安君杀人,老师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