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弹劾李东阳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诉禀报弘治皇帝,应该出兵了。

  想了想,便直接来到内阁。

  “大人,我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东阳差点没一口老痰气出来:“说便是。”

  严成锦道:“方才,杨大人想要弹劾李公,下官就觉得事有蹊跷,建州若真想通商,为表诚意,应该派使臣来朝廷言和才是,连鞑靼人想要铁器,都敢来我大明京城,朝贡国都知道,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不杀使臣,如今两国通商如此重要的事,建州竟然没派使臣来,下官在想,会不会边境出了什么变故?”

  李东阳想了想这个问题,似乎还有点道理。

  一旁的刘健却摇头:“不可能,陈瑶乃是本官举荐,此人忠直,定不会隐瞒。”

  正在这时,刘健话音还在耳边呢,一个文官小跑进来:“三位大人,兵部来通报邀三位大人去面圣。”

  “可知是什么事?”谢迁问。

  “据说是海西人大批骑兵,驻扎在辽阳城外,准备攻城。”

  刘健瞬间被啪啪打脸了,李东阳顾不上其他,陛下肯定在等他们,看了眼严成锦,道:“你与本官一起来。”

  弘治皇帝看着兵部左侍郎王宗彝传回的疏奏,辽阳城外,在十日之前就坚壁清野了。

  那些在城外的百姓,就是陈瑶口中的俘虏。

  严成锦跟着李东阳三人进殿,只见弘治皇帝大发雷霆:“此人好大的胆子!”

  刘健老脸火辣辣的痛,是他举荐的人啊。

  “老臣同罪!”

  严成锦真的有点心疼刘健。

  刘健断谋很强,但看人的眼光,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史料记载,刘健举荐的许多人都有问题。

  看在刘健的面子上,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奏疏递给萧敬,送下来一一传阅。

  早已知晓消息的马文升道:“幸亏,派了王宗彝巡边,否则就酿成大祸了。”

  马文升还清楚的记得,前朝汪直就杀了几个女真人,隐瞒不报,结果导致了边境摩擦不断,最后大军压境。

  没想到今日,陈瑶又重蹈覆辙。

  “王宗彝屡次巡查有功,日后,就让他巡边吧。”弘治皇帝道。

  王宗彝,不是和老爹一同被俘虏的那位吗?

  严成锦面色古怪,哪里都有他呀,有陛下这一句话,这位王大人后半辈子都别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李东阳道:“如今之计,还是尽快平息乱反,上回英国公和王越出征未能如愿,不如这次,就派他们去吧?”

  弘治皇帝点点头。

  如今京中守将不多。

  于是便下令,英国公张懋和王越再次挂帅出征,张懋为主将,王越为副将。

  旨意火速传出,即刻整军待发。

  张懋骑在战马上心里高兴,这回总不会被感化了吧?呸呸……晦气,张懋连忙甩了甩脑袋。

  “英国公且慢!”

  一声长喝,把张懋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张懋望着跑来的严成锦,哆嗦着嘴巴:“又不打了?”

  吓到张懋,严成锦表示深深地自责,当然还是要打,他只是来给王越送点东西。

  “还请英国公先别发号师令,下官有话要与王大人商谈。”

  英国公松了一口气:“别太磨蹭,一会儿陛下改主意,就不好玩了。”

  王越对着严成锦笑道:“贤侄不必担心,不过是几个海西毛贼,本将一刀砍个干净。”

  王越还不知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

  “大人可知,翰苑三谏和都察院御史都等着弹劾大人?”

  提起那帮言官,王越气就不打一处来,这倒不是无的放矢,他的名声可不就是言官弹臭的。

  “贤侄的意思是?”

  严成锦道:“这次出征,若能不刃而解,视为上策;若实在无办法,大军强力镇压叛乱,视为中策;与女真通商,开放堪合,视为下策。”

  王越想了想,不刃而解的办法倒是也有,那就是谈判,与女真通商。

  “大人可读过我爹的书?”

  “那是自然。”

  严成锦掏出一本书递给他:“下官仔细推演了许久,不刃而解的答案,就在书中。”

  包公怒判天下公案?

  这里头会有答案,王越一脸狐疑。

  还不等他翻开来看,张懋就催促着王越。

  一声令下,营队徐徐向京城外而去。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