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威力不俗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足足有十个人。

  一人伸一次手,再来两碗也不够。

  萧敬拿起一粒,准备试毒。

  朱厚照一把抢过来,塞进嘴里,“让本宫来。”

  “……”萧敬。

  真是一粒也不浪费啊。

  朱厚照若无旁人地吃起来,爆米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塌,最后剩下小半碗。

  弘治皇帝伸手夹起一块,轻轻咀嚼,咬下去脆脆的,甜味在嘴中炸开,忍不住又伸手。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望着,有点馋了,却不好意思开口。

  “诸公尝尝。”弘治皇帝对朱厚照道:“剩下的一碗,给太皇太后和皇后送去吧。”

  朱厚照自然不情愿,却不敢违抗弘治皇帝的旨意。

  命两个小太监给两宫送去。

  爆米花的香气四溢,刘健等人早就想尝尝了。

  “臣试试。”

  “臣也试试。”

  内阁和六部的反应和弘治皇帝一样,细细品味,吃了还想吃。

  严成锦道:“饴糖贵,若货郎走街串巷卖爆米花,赚到银子,玉米便如同蚕丝和棉花一样,人人争相种植。”

  玉米的食用方式多了,就会渐渐从小众的粮食,变成主粮。

  等它变成主梁后,紧接着就是开垦荒地。

  扩大大明的耕地版图。

  “朕记得,谢丕当初要去良乡学理科,谢卿家还不许,现在看来,倒未必是一件坏事。”弘治皇帝含笑道。

  也不知道是夸还骂,谢迁脸都绿了。

  学理科算什么好事?

  眼看就要秋闱了,他觉得有必要去良乡一趟,把谢丕喊回来,开一下小灶。

  “延绥的军田无人耕种,正好将玉米推广到延绥。”刘健道。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

  他想起严成锦说过,这玉米种在旱地就能活,头一次推广时,只推广了两京十三道。

  却忘记了九边。

  九边重镇,良田稀少,却有大把的荒地,若将玉米推广到九边,岂不是能将边陲的军田利用起来。

  “陛下想的,恐怕还太早了些。”严成锦道:“九边固然可以种玉米,但一爆发战乱,这些地就会成为荒地,要想种植玉米,还得九边安稳才行。”

  西北的大片土地,不适合种水稻,却适合种玉米。

  要想九边安稳不容易。

  苍蝇不舔没有裂开的蛋。

  一旦西北种满玉米,就会把鞑靼人招来。

  九边太辽阔了,鞑靼人寻找到薄弱的防御点,很快就能攻进来。

  “严卿家说得不错,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安定伯收复河套。”

  弘治皇帝怅然长叹一声。

  “陛下放心,有本宫的九宫战术,严师傅一定能找到鞑靼人。”

  朱厚照说这句话,就像他整天承诺“儿臣下次再也不会了”一样,毫无说服力。

  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听了不仅不信,甚至有点生厌的感觉。

  “臣相信殿下。”

  反正相信朱厚照又不用掉脑袋,严成锦干脆应了一句。

  朱厚照兴高采烈。

  ……

  西北延绥,风沙满天。

  严恪松从宣府奔袭到延绥,凭借陛下的御旨,路过宁夏时,在边军中调了一万大军。

  前往与保国公汇合,执掌大将军印。

  河套的军营大帐中。

  “河套风沙不止,鞑靼人踪迹难寻,陛下竟派个翰林来接替本将的将印?”朱晖面色冷峻。

  阵前换帅,这是大忌,对他来说更是大辱。

  “严恪松原本是翰林,在翰苑呆了十余年,只是跟着王越打了胜仗,才得了军功。

  不知道为何,贺兰山一战,王越把军功都让给了他,说起来,此人运气真好,一路升迁。”

  提督史琳心底长叹一口气。

  “他儿子严成锦,也得陛下的信任,此次换将,恐怕与严成锦有关。”

  朝中情况他们不知道,但也能猜出几分。

  监军苗逵盯着保国公,阴恻恻地道:“保国公还想抗旨不交将印不成?”

  何为监军?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他就是监督朝廷的旨意,能够及时执行。

  是弘治皇帝的耳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