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0章 鉴玺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熟后,再拿出来用才对,怎会献给长宁伯。

  且至今,坊间一点关于玉玺的议论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这块玉玺来自陕西!

  严成锦经过仔细推敲,得出结论,这是一块真玺。

  萧敬捧着锦盘,将玉玺端下来,刘健和李东阳等人仔细端详。

  “这玉玺的底座为四寸,坐兽为五龙,刻字乃是篆字,与书中记载的秦玺一致。”

  “只是这新旧……臣对古玩知之甚少,不敢断言。”

  刘健和李东阳相继说道。

  弘治皇帝寄希望于曾鉴:“工部可有鉴别之法?”

  曾鉴端详这玉玺一圈,摇摇头道:“工部善于督造,对于玉器,知之甚少。”

  弘治皇帝和大臣们陷入沉思。

  严成锦道:“陛下,请京城最有名的玉匠,一看便知。”

  后世的鉴别方法,用头发绑在石头上。

  这种方法纯属扯淡,因为绑在假玉上,也烧不断。

  弘治皇帝有些疑虑:“坊间的玉匠可信?”

  “坊间的匠人读书甚少,未必知它是玉玺,却能断出此玉质的真假,以及它的朝代。

  若鉴定为真玉,且为秦时之物,无需多问,就能断定它是秦玺。”

  玉玺乃是朝中之物,百姓未必知道长什么样,但玉匠却能看出玉石的朝代。

  片刻之后,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悉数出现在严府。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来过严府,倒是刘健和韩文等人第一次来,两人四处打量,大开眼界。

  刘健感慨道:“严大人一直住在这狭小破旧的院落中?”

  弘治皇帝饶有兴致:“严卿家清直得很!”

  陛下明知后头还有一座院落,却还要如此夸他,看来…是真心的。

  严成锦愁着脸。

  为了不让匠人认出这是玉玺,他谏言在宫外鉴别,弘治皇帝便选了他的府邸。

  严成锦道:“府上清寒,诸公请便,落座的时候还请小心一些,家具年久失修,坐坏了不要紧,就怕摔坏了诸公。”

  正堂里,有两把新的椅子,是严家父子平日所坐。

  此刻,弘治皇帝坐了一把,严成锦坐了一把。

  刘健等人不满地轻哼了一声,纷纷落座。

  “匠人何时来?”弘治皇帝问道。

  “臣已派人去请了。”刚才出宫时,他就派何能去了。

  正在这时,府门外。

  何能领着西城有名的老玉匠回府,小心叮嘱:“一会儿见了各位老爷,甭管玉器出自哪朝,你就说是秦朝。”

  老玉匠不乐意道:“你这不是叫老夫骗人吗?老夫不去了!”

  何能从怀里掏出一百两银子,塞到他手里。

  老玉匠眸中放光,将银子接了过去掂量掂量,乐呵呵道:“你说得对,就是秦朝的!”

  嘱咐再三后,何能领着老玉匠进府,“少爷,各位老爷,人领回来了。”

  弘治皇帝将玉玺拿出来,萧敬呈递给老玉匠。

  老玉匠摸了摸玉身,一副享受的样子。

  随后,掏出放大镜对着玉石看一圈,又端详许久。

  弘治皇帝上前问道:“老先生,这件玉器出自哪朝?”

  老玉匠看着放大镜,啧啧称奇:“不用骗人,这就是秦时的玉!”

  不用骗人是何意?!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目光意味深长。

  严成锦心虚道:“老先生是西城有名的玉匠,他说是秦时之物,应当就是秦时的玉。”

  弘治皇帝颇为激动,唐朝找这块玉玺,找了两百多年,宋朝找了三百多年。

  高皇帝和文皇帝都在找这块玉,但都没找到。

  自己刻的玉玺,名不正言不顺。

  秦玺传承了几朝,只有得到这块玉玺,才能真正称为被上天选中的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