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6章 殿前问罪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堂上,他不便替严成锦说话。

  且此事,确实有罪。

  “宁王在南昌准备多年,百姓皆为宁王守城,臣若与宁王死战,或许,要屠戮南昌城的几十万百姓。

  这些百姓只是受了宁王的蒙蔽,宁王给他们栗米,他们就为宁王效死。

  可见是忠义之人。

  如今大明多地起兵,黄册人口急转直下。

  臣让宁王率军离开大明,是为保下南昌城的几十万百姓。”

  朱厚照很有义气地道:“老高所言属实,百姓将巨石搬上城墙,替宁王守城,儿臣亲眼所见。”

  宁王区区一个叛贼,竟如此得民心,诸公有些不信。

  毕竟起事要劫掠钱粮,作为军饷。

  太上皇弘治看向牟斌。

  牟斌知道,只能由他来佐证了,“臣等到南昌时,叛军还在招募兵马,都是南昌百姓。”

  太上皇面色凝重,朝廷管制之地,百姓竟对宁王的忠心,胜过朝廷。

  诸公又看向王守仁,严声斥责道:“心学,真是蛊惑人心的邪说!”

  “心学动摇了国本,再如此下去,不知多少人要反抗朝廷。”

  刑部右侍郎张子磷躬身道。

  王守仁早就料到,诸公会以心学问罪。

  宁王在南昌大肆宣扬心学,私底下,还令谋士专研心学。

  齐谚名又以心学为事由起兵。

  心学传扬之初,朝中的大臣便不同意。

  如今,更有了理由。

  严成锦微微转过头,看向王守仁,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宁王起兵造反,若心学和此事沾染上关系,王守仁被问罪事小,恐怕心学也传播不下去了。

  朝廷就算为了提防心学再弄出一个朱宸濠来,也会让心学胎死腹中。

  心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这种新潮的思想,的确容易让百姓有勇气,来反抗封建制度。

  “臣知罪。”王守仁道,朝中只有老高兄赞成他的心学。

  太上皇弘治面露难色,王守仁替朝廷平定多次叛乱,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又是王师傅的儿子。

  但两番起事又与王守仁有关。

  不罚,也怕心学蛊惑更多的百姓。

  “先退朝吧,容寡人想想,新皇留下。”

  诸公都知道,接下来是父子局,纷纷推出了奉天殿。

  “伯安兄来我府上一趟。”

  王守仁猜测,是要与他说放宁王出海之事。

  回府中,严成锦来不及和李清娥叙旧,走进新院的书房,让何能在外头候着。

  王守仁疑惑:“老高兄可是要跟在下说宁王出海之事?”

  严成锦点点头:“在下有一事,想托付伯安兄。”

  王守仁心中诧异。

  与严成锦同年考中进士,平日叫他来当护卫,也是召之即来。

  这是互为知己,情同手足的情谊。

  可如今,老高兄却面色认真,有要事托付与他。

  严成锦从袖口中,抽出朱拱樤的揭举契书。

  “不满伯安兄,世子入京,是在下有意安排,朱拱樤与在下约定,三年内劝降宁王。”

  王守仁看完契书后,眸子露出思索之色。

  严成锦又道:“在下让严嵩在德里苏丹国建立朝廷,名为唐宋。

  受突厥人的骑兵南下侵扰,向在下求援,我才将宁王叛军送出海外。

  我虽然已传信朱拱樤,会遣一人西行掌管叛军。

  可我心中不信朱拱樤,也不信他手下的谋士,更不信朱宸濠。

  天下之人,我只相信伯安兄。

  且仅凭严嵩和朱拱樤,也赢不了突厥人。

  在下想请伯安兄西行,助严嵩接管叛军,朱拱樤等人若有异心,斩杀干净便是。”

  王守仁眼中异样连连,许久没反应过来。

  难怪老高兄不让朱宸濠回京受审,一审便会有端倪。

  他脸上的表情凝滞许久,似乎又在格严成锦。

  许久后,才吐出几字:“老高兄可有叛心?”

  “没有。”

  严成锦的确没有。

  王守仁躬身道:“伯安愿意西行。”

  与王守仁说话就是省事。

  紫禁城,东暖阁。

  刚抽完朱厚照,太上皇弘治掂量皇孙的重量,心痛到无法呼吸,正给皇孙投喂吃食。

  萧敬见状,不忍心打扰。

  可这是要事,他还是走过来道:“王守仁引咎致仕,在殿外求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