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8【下有对策】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就给文吏、皂吏、里甲长、粮长们可乘之机,欺上瞒下胡乱给百姓摊派苛捐杂税。

  老百姓或许不识字,算不清楚交税细节,但绝对不是一个个傻子。

  一条鞭的征税告示贴出去,他们请人用算盘一敲,就知道今年要交的赋役大大降低。唯一担心的,只剩官府出尔反尔,今后还要胡乱摊派杂项。

  今后各地御史,只要是实行了一条鞭法的地方,御史主要工作即看地方是否有加派。

  一旦加派,便是违法,知县考核评最劣等,情况严重者由按察司来法办。

  孟殊又问:“赋役全折为制钱,小民一下子能拿出这许多?”

  崔友光说:“种棉花的肯定能拿出来,棉花有人抢着收,而且还不压价。种粮食的就不好说,新粮总是被压价,收成越好压得越厉害。”

  孟殊说道:“谷贱伤农。”

  崔友光道:“对,就是这道理。不过还算好,只要家里不出状况,还是能凑出税钱的。”

  这玩意儿真没办法,朝廷改征收实物为征收银元和铜钱,目的是减少实物税收的运输成本,减轻老百姓的纳税压力。但老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全靠商贾来收粮,商贾必然趁机压价。

  在新中国,粮站普及到乡镇一级,农民直接把粮食交给国家。可明代很难实施,每个乡镇都有粮站的话,不知会滋生出多少蛀虫。

  幸好,王渊提前十多年,用蒸汽机铸造银元和铜钱,又有海外白银、铜料供应,民间有足够的制钱在流通。不像张居正改革,铜钱混乱无法定价,只能收取银子。银子又不成定制,地方还得把散碎银子融为银锭,结果诞生出“火耗”这怪胎。

  王渊的一条鞭法,没有火耗,要么交银元,要么交铜钱。

  随着大量的海外黄金、白银、铜料流入,户部和工部凭借蒸汽机铸币,印钱越多就赚得越多,相关机构简直已经疯了,恨不得机器全天候运转。

  不怕通货膨胀,地主老财喜欢把钱藏起来,他们是增发货币的天然蓄水池。

  如今,储藏银元的富户还很多,储藏铜钱的却已经没了,官钱再精美都毫无收藏价值。于是,良币终于驱逐劣币,因为劣币不能拿来交税,正德朝以前的各类铜钱被拒收。

  反正在州县城市,民间只收正德通宝,劣钱都往偏远山村流通。渐渐农民也学精了,劣钱只能骗深山之民。

  肯定是有底层百姓买单的,许多农民手里的劣钱花不出去,破口大骂的同时,干脆拿去给孩童制作鸡毛毽子。

  国家回收?

  别扯淡了,那得生出多少乱子,奸商们恐怕睡着了都能笑醒。

  如今,民间小额交易全是正德通宝,没人会收什么碎银子。数额稍大的,则用正德元宝,银元成了天下人的最爱。

  假钱暂时失去生存空间,因为真钱质量太好了,一眼就能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