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千二十九章 从容写去_剑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吉也没有多想,反正也想不明白,只是一并收起陆道长的碗筷,走入灶房内,先清洗干净,再将碗与筷分别放回橱柜和竹筒原位。

  陆沉双手笼袖,转头盯着学塾那边的一袭青衫。

  学塾于每天辰时中准时开学,早课背书,两刻钟,算是温故知新。

  迟到的孩子,都会被责罚,站在学堂,靠墙而立,次数多了,就要挨木板子,吃戒尺三下。其中那些玩心重,忘性大,未完成课业的蒙童,在罚站和戒尺之外,后边专门有一副桌凳,让他们用来补上课业,才能回到自己的座位。

  学塾内的座位,按照年龄段,分成三列,分别是六岁到八岁,八岁到十岁,十岁以上。

  十几个孩子,各有各的书桌板凳。因为学生不多的缘故,所以并不显得拥挤。

  陈平安就坐在一张椅子上,对蒙童们相对而坐,看似闭目养神,实则仔细听着三列孩子的不同读书声。

  陆沉笑问道:“宁吉,知道什么叫书声琅琅吗?”

  少年摇头。

  “读书人读书人,读书自然是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的。”

  陆沉背靠窗台,双手笼袖,微笑解释道:“本义呢,是金石相击的声音,质如清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岩岩其峰。​后世觉得这叠字,寓意实在美好,就用来形容好听的读书声,现在就是了。”

  三个不同的年龄段,陈平安会传授以不同程度的课业。

  比如昨天学塾的授书,今天早晨的背书,孩子觉得自己背熟了,就可以举手示意,陈平安就让他走到身边,检查一遍,背诵的内容准确无误,通过了,再让那个蒙童自己来复讲一边所背段落的粗略文义,那一刻,仿佛是先生和学生的身份颠倒了。

  如果说得通顺,大致无错,陈平安就点点头,让孩子返回座位,如果蒙童只是背书准确,文义仍然说得不够准确,或是内容有所遗漏,陈平安就帮忙纠正,查漏补缺,再让孩子回去继续背诵。

  这几天,一直不太打搅宁吉观看光阴画面的陆沉,终于开口提醒道:“宁吉,千万别小看蒙童复讲这个环节,这才是授业和求学双方的精髓所在,将来学子们走出学塾,能否举业,甚至是能否别开生面,独出机杼,代替圣贤们立言,就在此一举了。”

  先生授书,到蒙童背书,再到颠倒身份的复讲,学生讲,先生听。

  这里边就有了个次第,是有先后顺序的。这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先后,则近道矣。

  宁吉说道:“陆掌教在白玉京那边,也会开课讲学吧?”

  陆沉笑了笑,“太懒,偶尔为之。白玉京五城十二楼,聪明人太多,几乎就没有个笨人,更是我不愿传道的原因。”

  论学识之广博与深邃,人间万年以来,寥寥一双手的人数之外,此外所有人与陆沉的差距,就是差了一个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