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九百三十三章 吾为东道主(三)_剑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要解释什么,老人摇头道:“我不问缘由,只看结果。”

  一次是看在文圣的份上,一场久违的问道,胜负是其次的,如嗜酒之人贪杯,与投缘之人同桌饮酒,谁喝得多谁喝得少,并不重要。

  还有一次是看在崔瀺的份上,或者说看在这对师兄弟的份上。

  当年大战开幕之前,老秀才曾经找到自己,借走了一些书籍。

  除了《天问》没有给老秀才,此外《山鬼》、《涉江》与《东君》、《招魂》四篇,都交给了老秀才。

  但是比这更重要的一桩谋划,还是老人与崔瀺,联手造就出一份宝瓶洲“独有”的天时。

  相当于为一洲山河立起额外的二十四节气。

  老人想到这里,神色和缓几分,问道:“知不知道,你当初为何会是从海上的芦花岛造化窟中醒来,而不是剑气长城?”

  陈平安摇头道:“晚辈始终想不明白此事,恳请前辈解惑。”

  老人没有任何兜圈子,直接说道:“得有个参照物,此事门槛极高,需要此物‘纹丝不动’,如船锚沉底。”

  “就像天地间的第一把尺子,第一只秤砣,千年万年,长度和重量,都不可以有丝毫损耗。”

  “想那大骊国师,绣虎崔瀺,或者说整个宝瓶洲,当初到哪里去寻找此物?”

  老人说到这里,伸手指向陈平安,“就是你这个小师弟了,是你合道的半座剑气长城。”

  陈平安目瞪口呆。

  老人道破天机,“大战过后,宝瓶洲那份天时的残余道韵犹在,你要是不在造化窟那边入睡,早几年返回宝瓶洲,对你对宝瓶洲,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崔瀺狠是真的心狠,在这座仿白玉京内,双方曾经有过一场对话,老人问崔瀺,事关重大,你就不与陈平安打声招呼?结果崔瀺丢出一个说法,说文圣一脉的关门弟子,是那么好当的?这种本分事,陈平安知不知道过程,半点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那个结果。

  老人笑了笑,“还记不记得当年你离开书简湖,独自走在北归路上,在一处山顶晒竹简,我与你讨要了一些?”

  陈平安点头道:“说好了二十四支竹简,最后前辈还是拿走了将近三十支竹简。前辈讨价还价的本事,与浑水摸鱼的功夫,晚辈自叹不如。”

  青同差点没忍住,你陈平安不过是文圣一脉的嫡传弟子,怎么跟这位前辈说话呢,客气点啊。

  其实浩然天下,一直有这么个说法,天下英才,半在儒家文庙。文庙英才,半在亚圣文脉。

  不过在青同看来,惹谁都别惹文圣一脉的嫡传弟子。

  陈平安问道:“能否恳请前辈点燃一炷水香?”

  老人笑问道:“你自己说说看,我要那么点文庙功德做什么?”

  陈平安哑然。

  老人没有说破一事,其实当初山顶一别,年轻的账房先生坐在马背上,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