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70章 王大中_逆流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生结合毕业设计工作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

  1959~1965届毕业生中数百人参加了设计工作。

  东区主楼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的设计思潮,如早期设计方案中部塔楼呈浮屠状,主楼四角设重檐攒尖亭阁,东西配楼呈台墩状,上置庑殿式从重楼,下设拱门,后期方案则是模仿莫斯科大学主楼建筑的产物,系科教学实验楼采用当时盛行的周边式布置。

  如此庞大的建筑群,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首屈一指的。

  甚至在段云看来,清华大学的建筑群要比北大给人的感觉还要厚重震撼,深厚的历史底蕴加上强烈的建筑风格,让人很难不驻足参观。

  在一个星期之内,接连拜访国内两所顶尖高校,而且都是受到校长的邀请,这对段云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份荣誉,年轻时代没有时间的梦想,在这一刻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满足。

  不过清华大学的校长王大中显然是不如BJ大学校长吴树清那么善于应酬的,之前他去BJ大学的时候,包括长吴树清等主要校领导在内,都是亲自在校门口迎接,而这一次,段云是被学校的工作人员,直接带到了校长办公室。

  “坐吧。”在进入校长办公室的那一刻,段云和王大中对视了一眼,后者随即放在手中的文件,示意段云坐下来。

  如果说北大校长吴树清对待段云非常热情的话,那么王大中这个人乎乎有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不过尽管如此,段云对王大中还是非常尊敬的。

  王大中是1935年生人,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并且在去年的时候,也第一批入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早年的王大中,也曾经在欧美国家进修留学过,他1980年赴西德进修,1982年在德国亚森工业大学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可以说是当前国际核能领域的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也是当前中国最顶尖的核物理科学家。

  王大中对于中国的核物理研究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核电领域,早在1983年的时候,他就主持低温和供热堆,担任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

  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装机容量30万千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秦山一期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可以说,王大忠是真正的“国之重器”,他对中国的贡献,其实是远超当代所有科学家的,而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更是培养了无数国内顶尖物理学的人才。

  所以面对王大中,哪怕他对自己不那么热情,但是段云对他依然心存敬意,因为正是这种人的存在,才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挺直腰板,说他是国家的脊梁,也绝不为过。

  “王校长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见面。”段云坐下后,面带笑容说道。

  “你看起来比报纸上的照片要年轻很多啊……”王大中看了段云一眼,也忍不住感慨的说道。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