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八章_我以为是百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叙述的事件,周院士对她印象还是不错的,在真诚地表达完一番谢意之后,他像每一个热情的长辈那样,和尤黎谈起了家常。

  “多精神的一个大姑娘啊,我们s市很少有你这么高的个子了,家里是北方的么?”

  尤黎因为身高没少挨过问候,现在看院士也难逃俗套,套路和过年来访的亲戚无差,本来还有点担心,怕对话过于高大上的尤黎,反而松了一口气。

  “不是啦,我是n市的人,平时喜欢喝牛奶,做运动,不由自主就长成现在这个样子啦。”

  “哦,年轻人喜欢运动是好事!现在孩子天天待桌边看书,身体素质可差了,我就喜欢有空把我学生赶到外头走走。”

  “也带我们觅觅多出去玩啊。”

  老人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他讲了几件课题组远足打羽毛球的趣事,逗了逗两个小辈,接着话题又重新转到了尤黎身上,充分体现了国内长辈刨根问底的习惯。

  “不过我听你说话还是带着北方口音,真不敢相信你在n市呆了那么多年。”

  不过尤黎也不在乎这些,她看周觅听得认真,干脆借机会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但我真没带过北方,我原来是住在……”她低声说出了一个三线的小城市里一个名不经传的小镇。

  童年时那里大家都说的一口流利的方言,然后小学搬到市区,再说方言就要被嘲笑了,只得临时操起了普通话,再大点因为父亲单位迁址出省才到了n市。

  然而大城市人家也有自己圈子,本地的孩子抄着打小的习惯,叽叽喳喳围成一圈,很快活,很神奇,可以光明正大的说悄悄话,没兴致搭理你,只有真正有什么事了,才会客客气气跟人说几句普通话,那时候就很心酸,很孤独了。

  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初中高中也不同,圈子一换又是遭罪的开始,走到哪儿都是个外地人,最后只能端着一口普通话保持微笑。

  “我大概是没很么语言天赋,到现在也没有学会n市的方言,家乡话也不太会说了。”

  ……哪儿的人都不是了。

  她说完低声叹了口气,无奈地耸了耸肩膀,似乎并没有为自己充满波澜的生活感到自豪,还开玩笑地自嘲了一句。

  “感觉我们家一直在搬家,我爸爸还说我们像流浪的吉普赛人。”

  比起刚才展现出来的热情,大方,尤黎在这儿表现的可怜了,玩笑话里带着一丝委屈,就一点,点到即止,把家底诚实地托出了一些,很亲近,又显得乖巧。

  正正巧合了周院士的心思,乖,于是他看尤黎眼神就很慈祥了。

  “适应新环境是很考验人的,这么小就不同换地方,真为难你了,难怪你比起我们家觅觅更稳重,成熟。”

  “平时相互照顾照顾。”

  不过他到底是周觅的亲外公,夸尤黎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带着自己的孙女,周毅然摸着周觅脑袋的样子,让她瞧着有点羡慕。

  “而且现在交通通讯这么发达,就算搬了家还能常联系吧。”

  联系啊,从那个小村落到遥远的n市,要三天火车,一天的汽车,走的那批只有父亲带的老国企的那批人,像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叔叔。

  可外公,外婆呢?两个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外公在尤黎没出生的时候就走了,而外婆只照顾了她一年,仅给尤黎留下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十岁,就在搬家后一年,在母亲寻找新工作忙得不可开交那年,在撕心裂肺的哭嚎里,她的外婆成了火中的一抔黑灰,那就真的认不出来了。

  自此后,她爸说让尤黎妈从此“专心照顾孩子”,回娘家的时间就几乎没有了,她本人被扔进寄宿学校,表哥表姐,小姨阿姨们没人能给她打电话。

  故乡这东西,朋友,亲属那群人,也就是走了就走了,忘了便忘了。

  再没什么联系了。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