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蜀中第一禅林_大唐:开局成了公主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了药,疟疾痊愈了。

  金鸡纳树,树皮中可提制出一种生物碱,白色,结晶,味苦,因此叫金鸡纳霜,是疟疾克星。

  关于疟疾最早的记载,是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但他的治疗方法是放血、催泻和催吐,以及一些解热发汗药。关于金鸡纳树有图形记载的,和详细记好的就是《本草纲目》了。很多名医首选的治疗疟疾的药物就是毛地黄和金鸡纳。只是可惜啊,很多人不去研究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还要把这东西给扔掉了,牧羊狗!建元寺!

  也就是,现在的昭觉寺,称"川西第一禅林"。

  位于益州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

  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唐武德元年,称为益州,州置刺史。贞观元年,李世民废除州、郡制,改益州等州为剑南道。

  隋唐时期,益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蜀绣"更是成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益州是中原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益州。益州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

  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

  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益州城城北,在贞观十年修建了建元寺,这座寺庙里面住着的可不是那些为非作歹违法乱纪的秃驴。

  他们这里居住的都是朝廷委派的高僧,其职责和傅奕差不多,相当于宗教司的分司。

  整个剑南道的寺庙、和尚,全都归建元寺管理,一百株金鸡纳树,就种在建元寺内。

  建元寺的主持名叫觉远,师承隋末的一位高僧,精通少林七十二绝迹。

  此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剑南军的枪棒教头。也可以说,李世民为了支持常何在剑南道训练精骑,也是下了血本。

  金鸡纳树的种植成本很高,建元寺也投入了很多。几年来,建元寺的名声也多来自于金鸡纳树,这东西放眼望去,除了好看之外,还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昭觉寺位于益州城北的青龙场,“第一禅林”便是现昭觉寺的大门。

  昭觉寺整体布局非常完善。中轴线由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两侧是观音阁、御书楼、石佛殿(涅槃堂)、大师殿(御书楼)、先觉堂、钟楼、鼓楼、普同塔院、圆悟禅师塔、禅堂、客堂、僧房、斋堂、放生池等等,穿过宽敞的林荫道,便是八角亭,之后是第一座大殿“天王殿”。

  在山门外,觉远和尚和一种僧侣热情的迎接秦侯爷。

  不为其他,秦侯爷带了一个骑营,来的时候那叫一个杀气滔天。

  ,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