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33 剪刀_四合院:从聋老太太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点,女的这边就跟别说了,从棉花到成品的衣服,期间一切的流程大部分妇女都是能够独立完成。

  几千年来在农村传递下来的男耕女织的文化,可不是说着玩的,要是仔细算一下的话,这时候咱们起码得有两亿织女。

  总得来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农民们的追求就是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完成自我维持,自我稳定,但是这对工业的发展没啥好处。

  特别是在51年之后,民国时期的轻工业基本得到了恢复,老大哥那边援助的生产线也逐步到来,轻工业可没有重工那么复杂,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配套设施,一个拖拉机厂需要3年才能投产,而一个纺织厂只需要半年就足够了。

  所以这时候咱们就面对一个问题,产能过剩!

  想要发展工业,就需要从农村获得利润,然后扩大再生产,也就需要增大工农产品的剪刀差。

  而现在农民需要的很大一部分轻工产品就是布料,你想增加收入,就需要降低收购棉花的价格,提升成品布的价格。

  但是农民也不傻,你这样搞得话我干脆不卖棉花了,都留下来自己织布,差一些就差一些,又不是不能用。

  布料还算是大家生活所必须的,像是其他的,火柴?买那个干啥,怪浪费的,打火石不香吗!

  香烟?我自己种几株烟叶就够自己吸的了,谁买这东西,还挺贵的。

  肥皂?天天在地里刨食,弄那么干净干啥,弄点木炭和草木灰不就行了吗。

  反正就是因为咱们农民兄弟的各种节省和自身的技能,在51年的时候咱们就光荣的达成部分轻工业产品产量过剩的成就,比较典型的就是上面说的那几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棉布了。

  这就带来了牛大胆所说的影响,那就是棉花的收购价格升高了很多,粮食的收购价格也略有所上升。

  因为你不提高不行啊,如果价格太低的话,农民们情愿把粮食和棉花都留下来存起来,反正他们也是自给自足,卖不卖得出去也就那么回事吧。

  但是城市工业的发展不能接受这个情况,纺织业之前是利润低一些,如果连原料都没有了,那这上哪来的利润。

  粮食的问题就更严重了,有上千万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在城市里生活,粮食供应如果跟不上的话,后果得有多么的严重。

  所以在初期的三年时间内,剪刀差是经历大约三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就是建国初期,要知道工业的恢复是比农业要慢的,所以刚开始两年市面上的各种工业产品都非常的稀少,这时候的工业产品要比粮食值钱,农民往往需要大量的农产品才能换到所需的工业产品,这也是剪刀差的开始。

  第二阶段就是吃到了剪刀差的红利,想要再进一步,再加上北面战争对于国力的消耗非常的大,所以急需加大剪刀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