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9章 一次比一次早_朱门寒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9章一次比一次早

  苏轶昭正要回答,却听苏文卿又道:“既然第一场就得了第一名,想必之后的考试,你也很有把握才是。一定要好好考,那县案首也不是不能想。让为父出去会友,也有些颜面。”

  看着苏文卿面带笑意,双眼放光的模样,苏轶昭突然有些无言以对。

  半晌,她才道:“儿子尽力!”

  前日发案,隔日一早,苏轶昭便再次出现在了考棚外。

  今儿是初覆,考取前十名者,得提坐堂号,也就是要坐在考官不远处的号舍。

  于是苏轶昭今儿又换了号舍,与苏轶珏一起,坐在了考官的下首处。

  廖知府依旧对着苏轶昭笑着点了点头,这让苏轶昭心中更为纳闷。

  难不成这廖知府与便宜爹又是好友?可苏轶梁是苏文卿的嫡子,怎么不见他如此和蔼友善。

  想不通与知府大人到底能有什么交情,苏轶昭便索性不管。

  反正敬着就是了,考试期间也不宜与考官接触过密,否则就有作弊的嫌疑。

  苏轶昭看了一眼今天的卷子,发现前面依旧是十道贴经。

  看来出卷的官员很重视基础,不过这样的题目对苏轶昭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

  接下来是一道四书题:“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

  苏轶昭思索了片刻,心中有了腹稿。

  这道题出自《论语·宪问》篇,不过今日的题目中规中矩,让苏轶昭着实诧异。

  她又看向下一道题,这是一道经题。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苏轶昭立刻想到,这是出自《周易·系辞》篇的,原文是:“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想起了出处,破题便不难了。

  苏轶昭依旧是将答案先写在草稿纸上,而后再誊抄。

  廖知府看着苏轶昭有些愣神,这小子的确很有才华。

  没想到歹竹出好笋,苏文卿那样的浪荡子,这儿子倒是教养地很好。

  不过他随即想到了四房嫡子苏轶梁,不禁摇了摇头。

  这孩子的表现就有些平平了,可见天赋还是最重要的。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苏轶昭今日写贴经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开始写起了那道四书题。

  “荐私家之臣而同为公朝之臣,此大夫之善也。”

  这是苏轶昭的破题,而后才开始承题,“蓋臣之事,君莫先于荐贤,大夫知家臣之贤得,不荐之.”

  一边写,苏轶昭一边心中嘀咕。

  这白话文写该多好?这些之乎者也,的确不如白话文通俗易懂。

  只是这科考制度如此,大家都随波逐流,自己免不了俗。

  很快就写好了这道题,苏轶昭看了看,没什么错字,不过中间有一小段需要润色一番。

  没办法,只能写三百字,自己总是洋洋洒洒,便只能删减一些了。

  将后面深入讨论的文字划去,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