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4章 哪个苏爱卿啊?_朱门寒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野史已经看了大半,其中描述的镇国公乃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

  一本讲述的是德庆一十五年后朝中大事,因为镇国公谋逆惊天动地,因此有了详细的描述。

  书中还介绍了镇国公的生平,倒是让苏轶昭对镇国公府有了更多的了解。

  当年先帝打江山,身边有两位得力干将。一位是如今的端阳王,另一位就是镇国公。

  三人当时义结金兰,先帝最为年长,接下来是端阳王,最小的便是镇国公。

  不过有一点奇怪的是,野史中记载,镇国公并非出身乡野和江湖门派,祖上也曾是前朝儒将。

  镇国公此人年轻时十分骁勇善战,还谋略了得,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打江山时,他身边也有一众追随他的将士,呼声很高,不亚于先帝。

  后来江山平定,先帝被簇拥为皇,一众追随的将士们都论功行赏。

  其中尤以端阳王和镇国公的功劳最大,因此他们的爵位也是最高的。

  这本野史的作者好似对镇国公十分推崇,字里行间全是崇拜之意,将镇国公描述地比先帝和端阳王还要厉害。

  例如有名的劳艾山战争,镇国公利用劳艾山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以寡敌众,三万兵马对上前朝十万大军,竟然大获全胜。

  这一战直至多年后还被人津津乐道,流传甚广。

  行军布阵,镇国公都很是在行。他上阵很是勇猛,骑射更是了得。

  一手长枪使得出神入化,只要他上阵,敌人就都闻风丧胆。

  这样一位英武的将军,在江山稳定之后,居然交出了兵权,这是让人没想到的。

  而交出兵权之后的他,在文官的路子上依旧一骑绝尘。

  一如当年的盐道、河道治水和爵位继承的改革,都是他献上的良策。

  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忠臣良将,却在新朝成立十年之后佣兵自反,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当然,这都是野史上记载的。

  而苏轶昭之前翻阅过文渊阁的书籍,再对那些只言片语的记载,串联起来,便觉得这本野史记载的应该是真的。

  可这样一位人物,当年评定功劳,加官进爵之时,比端阳王居然低了一个品级。

  或许是因为镇国公当时是老三,因此才比端阳王低?这些苏轶昭都无从知晓,不过这不是重点。

  还有一本野史中还提到了镇国公世子,虎父无犬子,说当年盛澜清十分勇猛,能以一敌十。

  在边关待了三年,也算是威名赫赫的少年将才。

  等三年回京后,便在禁军找了个指挥同知的差事,从三品。

  当年镇国公还是户部尚书,父子俩都身居高位,因此镇国公府在当时很是显赫。

  康隆十四年二月初三,刚过二月二龙抬头。

  百姓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热闹气氛还未消散,远航的商船便驶入了码头。

  船只一驶入码头,皇上便带着众臣赶了过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