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31章儒家改良姬武士道_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协议,其约束力非常差。

  一旦幕府中枢的实力衰弱,被制约的有力武家就可能反水,随之而来的便是岛国文化传统项目,下克上。

  武家两代政权,镰仓幕府初创,足利幕府孱弱,都没有真正形成约束武家行为的道德准则。

  想要建立稳固的武家政权,后来的第三个幕府必须解决武家思想上的顽疾。

  那就是扭转武家义理的内在含义,让武家义理更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现在的幕府将军与有力武家之间的君臣关系,更像是大军头与小军头的相处模式,谁的拳头大,谁就有道理。

  武力这个东西,很少有强悍三代以上的,这才有了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的名言。

  统治者想要降低统治成本,想要长时间的维护自己的政权,不能只依靠武力的震慑。

  更需要从制度,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形成有利于自己统治的游戏规则,并让大多数统治阶级接受这个游戏规则。

  林信胜认为武家义理这个游戏规则太烂了,圣人被誉为义理化身,这是荣耀,也是约束。

  既然如此,那就在义理两字上面做功夫,想办法将游戏规则改成更有利于圣人的模式。

  只要圣人对此感兴趣,那林信胜就可以塞入儒学的私货,借助斯波家的力量,将儒学在岛国发扬光大。

  她也可以借此成就承前启后的万世师表,正如理学在宋明所做下的功夫,从此儒教一枝独秀。

  礼记的忠信义理四个字各有意义,和武家义理压根就搭不上边,但林信胜并不在乎,她又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儒生。

  她的儒家前辈们就是这样一次次篡改经典,让儒学发扬壮大的。

  林信胜虽然是理学出身,但她其实对朱熹的理气论并不赞同,但她又很喜欢朱熹排佛反释的思想。

  自从神道教灭亡,佛教在岛国一家独大,儒学想要占据文化思想上的一席之地,必须从佛教的虎口里夺食。

  这是文化思想之间的零和博弈,即便林信胜学于寺院,但大道当前,容不得她心慈手软。

  而义银对于儒生的这些小心思并不在意,他更关心的是林信胜准备怎么改造武家义理,让武家义理更符合斯波神权的统治需求。

  天朝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之所以能够震慑宵小,是因为天朝自古有记录历史的传统,正所谓青史昭昭,史笔如刀。

  当世之时,某些人可以一手遮天,但遗臭万年的阴影永远笼罩在头顶,公道自在人心,大义永存于世,后人自会分辨曲直善恶。

  这也是天朝重视忠信义理的原因,道义一说从来不是依靠掌权者那点可有可无的良心,而是依靠万世评说。

  但这一虚无缥缈的道德约束,其实只对天朝有用,因为天朝自古就有记录历史的传统,也只有这样的文明才会考虑百年之后的史评。

  而武家呢,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