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3章 学生培训老师来了_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队老师姓刘,四十岁左右,带过四届国际赛选手,算是经验丰富了。

  他一直担忧这届选手的年龄问题。

  “高三的毕竟算是最后一次机会,都会拼尽全力争取一个国际赛的好成绩。高二的可能没有这种紧迫感,遑论今年还有个初二的……”

  他曾经跟华夏计算机学会的管理层表达过这个意见。

  “这个初二的可是拿了历史最高分。”

  计算机学会基本就是这么個态度。

  那刘老师也没啥好讲的了。

  其实过去几届,华夏代表队团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非常稳,不管从难度还是强度上说,华夏国赛是与国际赛最为接近的比赛,能在国赛拿下前几名的选手,到了国际赛也是最强的一批。

  其实这跟教育理念有关。

  国内外教育曲线不太一样,制度也不同。

  不过两者并无优劣之分。

  聪明人会自己集成资源,取长补短,把大环境的差异在个体层面上抹除。

  基础打得比国外学生硬,长处发展得比国内学生长。

  年龄越小的竞赛,国内参赛选手相对越有优势。

  卷得早卷得狠,该利用这个优势就得利用。

  至于国外学生深耕某一方面能力的优势,其实更多是教育实力的差异。

  华夏选择了保证大部分人的教育权利,自然在高精尖这事儿上的投入就没有国外那么足。

  李颜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转瞬即逝。

  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不是问题,华夏又不是不搞高精尖培养,就例如华大少年班或者各种顶级高校的卓越班。

  他是聪明人,把抱怨制度差异的精力用在自我提高上,也就用不着去抱怨什么了。

  所以优化教育制度这种宏愿,还是留给做得到的人去做吧。

  李某人就算带着挂,那毕竟也是一人之力。

  这个挂能让他在个人层面做到很多事,但确实有一些事情是它给不了的。

  尽力做自己能做到的,忽略自己做不到的。

  这才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总而言之,就李颜在国赛上砍下接近满分的历史第一高分,加上答辩时现场手搓代码的优异表现,只要能在国际赛上正常发挥,他拿下金牌可以说是毫无悬念。

  甚至拿下第一,应该都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

  刘老师曾经比较担心李颜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心态失衡,但这小子自己买机票,来到第一晚带大家吃自助餐……

  跟紧张看来不沾边。

  刘老师的担忧转为“这四个孩子会不会太过轻敌”,结果在第一次培训课上,四个人就提出了让老师也为难的问题。

  此时的老师们还很开心,这群孩子学得认真主动,善于发现问题,还有很强的总结能力与发散思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问吧,多问,多讨论,老师们乐见其成。

  然而,培训的这五位老师没想到,这一个多月的培训会是地狱难度副本。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