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区别很大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东北大开发上,使得松苏终于不需要叫“鱼米之乡”了。鱼米之乡,在这个时代,不是啥好词。

  生丝、棉布、丝绸的产量,伴随着“不再是鱼米之乡”的进程,节节攀升。

  孟加拉对英国是好地方,好就好在孟加拉的拉杰沙希,是印度的丝绸业中心。

  英国现在进口生丝的方向,挺多的。

  托斯卡纳、佛罗伦萨、土耳其、墨西哥,都产丝。

  东印度公司对孟加拉如此重视,为的就是孟加拉的丝绸——棉布的话,孟买的苏拉特,那里也能提供,孟加拉在棉布上不特殊。

  想要商品有竞争力,一般情况有四个方向。

  关税。

  这是这场孟加拉战争的根源。

  汇率。

  大家虽然都用白银,但物价革命导致的欧洲的一两银子,和亚洲的一两银子,现在还真不一样。

  技术进步。

  这个就算了吧,历史上机械丝绸反超手工业,还得个六七十年。

  压榨劳动力。

  这个,是可以做的,也是现在东印度公司唯一有能力、靠主观能动性解决的。

  怎么解决?比如说,大明的太监织造征收,这是一种方式。那真不是收税,那就是劫夺。

  商业资本下限更低,要是再狠点,就分发下去,完不成任务,鞭打、棍棒、吊树。

  这也是可以压榨劳动力的办法。

  历史上印度的丝织人,不少人选择剁手指头,为的就是逃避缫丝之类的工作。

  这种劫夺制度的基础,老马教过的,必须要让商业资本占据统治优势地位。

  否则的话,你连统治优势地位都做不到,凭什么鞭打、棍棒、吊树,逼着纺织工干活?

  也就是说,想要做到这一步,孟加拉的政权,必须全面傀儡化。

  要做到对粮食、原材料、人口、税收的全面控制,而不能只是获取关税。

  只获取关税,赚不到多少钱。

  工业革命作为人类进步的一项分水岭,有很多意义,可以划分无数的分支。

  只挑最细的一条分支来看。

  假设一艘货船的载重量是1000吨。

  一个东西方贸易的周期,是一年半。

  谷骍/span那么,装1000吨棉花,和装1000吨棉布,是不是运费一个价?

  显然,是的。

  那么,资本会选择装1000吨原材料?还是会选择装1000吨经过手工业增加了劳动值的棉布?

  工业革命革到什么程度,就是运原材料、还是运成品的分水岭。

  这个阈值,现在来看,英国还得三十年到五十年。

  英国的商业资本,现在需要印度廉价的劳动力、远胜于兰开夏的生产效率,并且需要强制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改造,比如搞包买制、搞手工场。

  这样,才能在大顺的走私狂潮的压迫下,获得足够的利润。

  这,也和上面的生丝问题一样,需要获得优势的统治地位,否则是搞不了的。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