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四章 歪经已成(中)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技术,工厂,设备,机械,产品等等。

  还包括政治制度,社会与文化道德,社会运转形态、法律等等因素。

  简单来说,就可以理解为“工业化”——一套包括技术、工厂、产品,以及与工业时代相配套的政治制度、社会道德、文化产品、社会运转、工业化时代的法律、工业化时代的意识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工业化”、或者说,工业时代,被视作一种目标。

  而国家,或者说,政权,将作为一个“工具”,来实现这种目标。

  一切,以这种定义下的“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

  定义的区别,在于老马定义的生产力里,是不包括生产关系的。而是作为“寻求到底是啥玩意儿决定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答案,即生产力。这是一种逻辑演绎。

  而李斯特定义下的生产力,是一种直观的观察印象,甚至可以说,是以【国富】这个概念为出发点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直观的具象解释,甚至是一种对“工业化的具象描绘——就像是描绘一种植物,是什么样的叶子、花是什么色的之类”。

  当然,魁奈也谈过生产力这个词。但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其基础是农业是唯一创造价值的产业,所以,生产力这个词在魁奈这里,又指的是专指农业。

  故而,生产力这个词,在不同的文章、不同人的学说里,是有不同含义的。

  用一个粗陋的生物学比喻。李斯特的生产力,类似于描述性生物学阶段,是描述植物长啥样;老马的生产力,类似于分子生物学阶段,是阐述为啥这玩意儿这样、是啥玩意儿决定、啥基因决定的这花是紫的还是黑的。

  而在大顺的现状下,到底哪种更容易被理解、被接受?

  在大顺此时皇权还稳固的很、资产阶级瑟缩着、农业还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加上刘钰的断章取义的潜移默化,显然,大顺的实学派,更容易接受的是李斯特的生产力的概念。

  毕竟,刘钰忽悠的基石,是“国民财富总和”的定义所引出的。

  而从这个基石,又推出了所谓的“小块地小农宏观意义上的无效劳动”这个概念。

  再由“宏观意义上的无效劳动”,推出了“工商业容纳更多人口,创造有效劳动”的想法。

  最终这个“工商业发展,容纳更多人口”的描述,实质上就是李斯特经济学的“生产力”概念。

  包括工商业发展后的法律、道德、法规、国家政策、以及科技、机器、工厂等等。

  在这里,“生产力”这个概念,被扭曲为一种“工商业发达的社会的先知般的描述”。

  而不是针对先秦制度、周礼空想、小农经济、皇权、地主、士绅、租佃等等这些社会生产关系的解读。

  一旦这样理解生产力,自然会出现许多问题。

  比如,“先发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