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3章:谁会尴尬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将士们发薪水,总额便超过了一亿五千万银币。

  加上武器弹药、给养物资的消耗,采购新式装备的费用,军费总额通常会达到八亿银币左右。

  放在崇祯皇帝时期,大明帝国一年的军费开支就高达八亿银币,折合五亿两银子,那就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了……

  卖血、卖肾、卖皇城都凑不出来五亿两银子,更别说每年都要花这么多钱了。

  然而时至今日,军费开支仅占大明岁入现金的不到一半,完全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算上粮食与其他无需折银即可纳税的商品的话,军费开支便会降至三分之一左右了。

  昊菁年间与崇祯年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了天灾,风调雨顺,又种植了土豆、地瓜、玉米等高产作物,加上兴修水利,各地能够取得连年的大丰收。

  朝廷不需要花钱买粮,反而要为越来越多的库存而发愁,以至于不得不被迫下令用粮食来酿酒。

  再就是朱慈烺宣布了著名的“半条鞭”命令,这个名字源于张居正的“一条鞭”,但有所区别。

  那就是盐、糖、茶、布从事这四个行业的商人不需要用商品折银再纳税,直接缴纳实物即可。

  这就是鼓励生产的措施之一,瓷器不在其列,就是因为这玩意不是老百姓用得上的大宗商品,不锈钢制品已经完全取而代之了。

  前三样是食品,有情可原,最后一样是生活用品,这就是朱慈烺的考虑了。

  工业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圈地所带来的“羊吃人”,故而要鼓励纺织业。

  用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廉价布匹,来挤兑本土以及海外市场的手工土布。

  本土原有的土布织户只要申请,便可进入纺织厂打工,免费培训。

  所有纺织厂都已经购置了蒸汽动力的纺织机,只要烧煤加水,便可一刻不停地生产出布匹。

  很多大城市,譬如轻工业盛行的长三角地区的纺织厂都是在全天候运转,工人可以倒班,机器完全不休息。

  为此朱慈烺也下令,任何纺织厂的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也就是六天工作,每天至多干八个小时。

  工厂的老板要想多生产布匹,就要多招工人,这样才能增加就业岗位,吸收闲散妇女这样的劳动力。

  想压缩生产成本也容易,朱慈烺不会一味打压工厂主,譬如两淮煤矿的土特产经过运河运抵长三角,价格也非常的便宜。

  昊菁皇帝不可能指望着用煤炭来赚钱,这玩意大明遍地都是,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很多,

  尤其是澳州那边,电价非常便宜,几乎到了贴地皮的地步。

  日落之后,凡是通电的地方,都会是灯火通明。

  首辅黄金海岸在夜晚就名副其实了,加之气候宜人,每个夜晚都是一片声色犬马的场面……

  在本土发展纺织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镇抚西域那边

  请收藏:https://m.5k5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